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唯铭:将“辽阔的叙事”进行到底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作家王唯铭一直被誉为上海的“城市猎人”,他的“上海往事三部曲”就是如此。开篇之作《与邬达克同时代》瞄准的是20世纪之初的上海,到了《苏州河,黎明来敲门》,王唯铭出人意料地宕开一笔,描述了1万年之前到1930年代的上海。而这次,王唯铭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写了1843年开埠到晚清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所谓“黄金十年”到来前夕的上海,这就是《十个人的上海前夜》。

在这部不厚的纪实文学书籍里,承载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十个大名鼎鼎人物登场了。这里面有一些熟悉的名字,比如思想家王韬、比如一代巨贾叶澄衷,当然大部分名字已经被这个时代遗忘,比如建筑师雷士德,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但在100多年前的上海,他们叱咤风云,有意或无意地在上海成为如此独特的城市的过程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王唯铭认为,这十个人代表了五股力量。包括政治的力量、思想觉醒的力量、奠基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以及建设与破坏的力量。这些力量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甚至相互攻击,无形中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王唯铭所称为的“黄金十年”到来之前的那个孕育了无穷生机的“发酵期”。而这个时期,上海正在向远东第一大都市、世界第七大都市迈进,海派文化空前繁荣。王唯铭说,一些重要的历史被遮蔽了,他的所有的文学创作的努力,就是要发掘这些被遮蔽的历史。

但是还原历史的过程是极其艰苦的。王唯铭的办法是“回到现场”。上个月,王唯铭专程赶到了英国的南安普敦,那里留有纳特利修道院的残存,据说雷士德小时候经常会去这个修道院玩耍,他日后的很多行为和思想,都受到了宗教的影响。站在纳特利修道院的残存上,王唯铭想象着童年雷士德的模样。回到上海他接到了英国雷士德基金会主席亚当斯寄来的一些资料,从那些极其单薄的资料中,王唯铭作出判断:当年在上海赫赫有名的德和洋行老板雷士德,那个对“上海前夜”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雷士德已经被遗忘了,不仅被上海,也被他的祖国英国遗忘了。

作为“城市猎人”的王唯铭,将“狩猎”像雷士德这样的被遗忘的人物和历史作为己任。王唯铭说,“上海往事三部曲”终结了,这三部曲与之前他写的12部城市纪实作品构成了一条脉络,这是自1万年前至今的一条城市发展的脉络,里面是王唯铭自己的独特而敏锐的观察和见解。而他对于城市这种“辽阔的叙事”不会终止,关于法租界两部曲的写作计划已经提上日程。他的不懈的书写,将使得那条城市发展脉络越来越丰富立体。

8月12日,王唯铭将在中信泰富举行一场名为“他们发酵着上海前夜”的《十个人的上海前夜》读者分享会。届时,包括华东建筑设计总院首席总设计师汪孝安等将出席。8月22日晚上7点半到8点半,王唯铭还将作为2017上海书展的压轴人物,在上海展览中心西阳光篷签售《十个人的上海前夜》。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