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济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在四川、贵州、福建三地变身“梦想改造家”

送去夏令营课程 留下梦想教室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改造后的梦想教室。

    实践团队现场施工改造中。

    改造前的教室。受访者供图

半个月前,四川凉山交际河中学一间教室还只是学校的多功能教室兼储物仓库,来自同济大学“伊尔庚”梦想教室项目实践团凉山分队10位“95后”大学生,不但带去了夏令营课程,同时花了10天时间,将教室改造成集多媒体上课、心理访谈、视频通话等功能在内的梦想教室。

就在今天,教室正式落成。为了教室可持续使用,他们还留下了使用说明书等后续使用计划。除了这间梦想教室,今年,这支同济大学实践团队还将在贵州、福建落成两间梦想教室,目前都已开工。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出发前

做调研、问需求带上施工、效果图

四川凉山布拖县交际河中学,位于综合楼三楼有一间八九十平方米的教室,三面有窗,卷帘门进入,后侧成排的大型柜子挡住了一部分窗户,柜子内放着鼓、小号等物品,讲台、钢琴、多媒体设备排序杂乱,多面镜子嵌在墙上,中间腾出空地放置椅子,让学生们上音乐、形体课等。

这间,就是同济大学“伊尔庚”梦想教室项目实践团凉山分队要改造的梦想教室。10位成员主要来自学校“彩云支南”协会,分属学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设计创意学院等6个学院。

出发前,他们就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胡鹏宇是城乡规划专业研一学生,也是团队负责人。他介绍,教室改造前,他们针对师生需求做了一次问卷调研,如面对“梦想教室该具备什么功能”这一问题时,有近8成的老师选择了“心理咨询区”。在抽取了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做调研后,学生同样提出了偏爱绿色、蓝色,需要设立网上资料查阅区等建议。

团队根据调研结果,以及前期中学传过来的教室照片,进行了多次讨论。他们最终以“步入心田”为主题,运用环境行为理论,将沉浸式设计手法与沉浸式教育方法相结合,通过恢复性室内环境营造、使用者心理诉求的前期调查、交互式景观设计、素养教育课程搭建,为交际河中学打造一个集自习阅览、讨论座谈、心理访谈、视频通话、形体训练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教室。

针对心理访谈、视频通话区域是否要与上课区域完全隔开,团队成员是有分歧的。有人认为这一区域是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应该进行完全分割,有成员却觉得要保证整个教室的通透性,不应完全隔开,“我们最终带去的效果图,采用的是用木质书架进行隔断,做成半开放式。”

此外,团队在出发前还考虑到几个不确定因素,如“若没有提供合适的柜子,只能用原来的怎么排布”等,他们带着效果图、施工图、工程计划等,于7月31日到达,8月1日正式开工。

改造中

现场解决“镜子”难题 对卷帘门进行涂鸦

在开工前,教室只是提前按照蓝色、黄色等配色进行了重新粉刷,家具搬运、打扫、购置桌椅、装修布置全靠实践团队自己完成。

由于需要去西昌购置桌椅等家具,带队老师彭婧和几名团队成员坐车,辗转七八个小时才到达家具店,一共采购了8张长条桌,40多把椅子,木质书架等,第二天才回到学校。

实际施工中,队员们也碰到了难题。设计创意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张丹怡在前期讨论时就注意到教室里有六面镜子,按照设计,他们会去掉镜子,对整块墙面重新粉刷。

但到了现场,张丹怡才发现,去掉镜子对墙面的破坏巨大。他们马上在现场改进方案,最终选择去掉对教室外观影响最大的一面镜子,用软木垫覆盖表面,装饰成照片墙,让学生有了互动区域。

对于那些面积较小的镜子,出于对墙面的保护,他们选择保留,挂上了绿萝等绿植装点,能与教室整体美观度达成一致。“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还随机应变做了不少调整,这既是一次实践也是学习,很开心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张丹怡说道。

另外一处交互式设计体现在卷帘门上。胡鹏宇说,施工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卷帘门涂鸦,喷绘了气球和人的剪影,这扇“追梦门”如今能成为拍照背景墙,学生可以拍照互动,诉说梦想。

实践团队不但去改造梦想教室,还为当地学生带去了10天夏令营课程。带队老师彭婧介绍,中学安排了六至八年级30多名学生参加夏令营,团队在课程设计时以心理课程为主线,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从一对一访谈到团队训练,让当地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战胜问题的方法。配套课程也加入了立体纸艺、身边的绿色等课程,每天安排了五堂课,“这次实践,成员们不但当装修工,也要当老师,可谓身负重任。”彭婧说道。

胡鹏宇在大三时曾前往云南大理参加过实践活动,写过教案,上过折纸课。所以此次在夏令营开设的9门课程,每门课程的教案他都会跟进,夏令营期间他也会进教室听课,“我们设计的‘心理的奥秘’课程,带领孩子敞开心扉,了解他们对父母的感受,学会情绪管理。‘身边的绿色’课程则让他们了解植物的历史文化,也能对梦想教室里的绿植布置有切身感受。”

落成后

物尽其用 留下梦想教室使用说明书

经过10天施工改造,就在今日,这间梦想教室正式落成向学校师生开放了。

考虑到梦想教室的持续使用率,团队成员还设计了梦想教室2.0版后续使用计划,以“1位梦想教室导师+1本教室使用说明书+1间心馨小屋+多场线上线下活动”组成。

胡鹏宇介绍,梦想教室导师以学校负责学生会的老师为主,负责教室的管理与维护,并定期与同济大学实践团队接洽,定期反馈教室的使用情况,并可以获得到上海参加培训参观等机会。

团队为教室设计的使用说明书则包含了详细的教室使用方法,规定梦想教室的使用规范,以及介绍不同人群使用时的教室布置方法。

对于由视频通话、心理对谈等组成的心馨小屋区域,团队成员也编制了留守儿童远程视频谈话预约机制、主题图书角的书籍借阅规定,以及老师学生心理对谈安排。

后续实践团队也会通过主题讲座的直播或录播,利用寒暑假实践活动的机会参与到中学的办公和教学中,通过同济彩云支南协会的圆梦计划,开展多场线上线下活动。

“我们设计的梦想教室,是想让它成为当地学生可以倾诉的地方,能够表达建议、释放压力的地方,也是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地方,所以更希望教室能够一直发挥作用,而不是再次沦为储存仓库。”胡鹏宇说道。

[学校]

今年落成三间梦想教室 校友赞助启动资金

据悉,同济大学“伊尔庚”梦想教室项目实践团共有50余名师生,分三支团队,分赴四川布拖县交际河中学、贵州盘县石桥中学、福建长汀县红山中心小学进行梦想教室的改造,这三间梦想教室是今年第一批落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梦想教室项目还是由同济大学联合同济创业谷孵化的校友公司力量共同建立,每年注入20万元梦想教室启动和运营资金池,资助学生团队赴贫困山区开展教育帮扶,为学生在建设梦想教室和开展社会实践建立资金保障。

同济大学团委表示,这也是进一步落实校地合作、教育扶贫战略及实践育人目标的一次新尝试,由学校团委搭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同推进,帮助当地进行硬件提升、学生素养教育和心理引导,“同济学子有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中的规划设计变成触手可及的实物,学会将书本知识化作扶贫的工具。也能发挥校友在服务社会发展中的主动性和优势,激发反哺母校和社会的意识,整合资源来加大教育帮扶的力度。过程中通过引进专业、校友和学生社团三大资源,输出同济智慧,实现对口帮扶。”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