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一直沉浸在做公益的乐趣中”

凭借19年的执着,市儿童医院钮骏为无数患儿筑起阳光小屋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钮骏在阳光小屋陪伴孩子们。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说起钮骏,他可谓是上海滩父母眼中的“网红”。这位看上去萌萌的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竟然有长达19年的“公益史”。从运作医院阳光小屋到建设拥有50多万粉丝的微信平台,从一场接一场的活动,到建立四个支持系统,这些年,他是这些巨大变化的亲历者。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带白血病患儿走出病房,走进大自然

1998年6月1日,就在钮骏刚进医院不久,医院在上海市妇儿委支持下,成立了一间为白血病患儿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阳光小屋。

那时的钮骏还在检验科工作,在病房为孩子们手指采血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大哭大闹,有时候还会说他是“坏哥哥”。有一次,他受邀参加阳光小屋的志愿者活动,在那里他邂逅了一个三四岁的男孩,钮骏记得帮这个男孩采血时他哭得可厉害了,但在小屋里男孩笑得很开心。于是,让孩子们在住院治疗期间,能够过得更快乐一些,成为了他参加志愿服务的动力。

2002年开始从事医院团委工作以后,钮骏更是把运作阳光小屋作为他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每年6月1日,他都要为白血病孩子举办庆六一送礼物活动。2004年,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的志愿服务。

“当时我对志愿者没有太多概念,仅仅停留在学雷锋的层面上。2005年我回上海后,当时整个社会争做志愿者的氛围渐渐形成了。我当时希望建一个平台,让大家知道儿童医院的孩子也需要关怀。”钮骏告诉记者,2005年到2012年的7年间,他得到了快速成长。

2005年年初,他刚从云南回到上海,参加了团市委组织团员社会青年为白血病患儿完成新年愿望的活动。在活动中,他接触到了一个叫刘欣(化名)的小朋友,对方的心愿是跟爸爸一起到东方绿舟去玩。这个小小的心愿给了他灵感,“这不光是刘欣小朋友一个人的心愿,走出病房看上海,可能是全体白血病患儿的共同愿望。”那一年六一儿童节,他联合东方绿舟团委,带了近二十个小朋友,走出病房,走进大自然。也第一次尝试把医院公益活动与社会企业合作,拓展组织活动思路。

2006年年初,在医院领导支持下,他建立了阳光爱心志愿者网站,经过媒体宣传,有很多大学生争相加入志愿者。血液科的蒋慧主任、邵静波主任一起培训志愿者,并进入医院阳光小屋服务,开设了亲情陪护、爱心结对、点亮心愿、爱心募集四个项目,从此医院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变成常态化。不仅如此,静安区团区委每年都要组织静安区单位里面的青年到医院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过年时为白血病孩子完成心愿。从此,阳光小屋成了社会志愿者奉献爱心的基地。

让患儿和同龄正常孩子一起交流互动

2005年到2012年,钮骏已经记不清自己组织了多少场活动。他经常调侃自己,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但他一丁点都没有觉得厌烦。“我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工作,把工作做成兴趣爱好,成就感满满的。”

回顾这7年风风火火的活动,钮骏再次开始了反思:活动解决不了深层次的东西。志愿者给患儿带来欢乐,不能解决患儿与家长深层次的需求。

2013年通过调研钮骏发现,一旦孩子患了白血病这类重病,不光要面对长时间的治疗,而且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学龄后的孩子,情绪和性格上都会有改变,变得消沉、内向,有些还会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于患儿家庭来说,也会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治疗前期,会导致家长自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埋怨。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医院社工部提出了“患儿成长支持”理念,以医务社工为核心,策划设计符合助人自助理念的各类活动;以专业志愿者为主力,发挥志愿者专业特长,使患儿获得专业指导;以普通志愿者为补充,通过陪伴患儿,让孩子快乐。通过建立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归属支持、社会支持四个支持系统,培养患儿兴趣爱好、恢复患儿自信、建立患儿社交平台、树立家长信心、整合社会资源,让患儿尽可能与同龄孩子有一样受教育的机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跟同龄孩子一起交流互动等等。

钮骏还在静安院区和普陀院区分别开设了病房学校,静安院区由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的老师、同学、家长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定期来医院为白血病孩子授课,目前已经组织15期。在“患儿成长支持”理念下,钮骏还组建了让患儿学习音乐的音乐教室、让青少年在外面学会魔术来医院与患儿互动的108魔力课堂、跟患儿一起讲故事的音乐故事会等项目。钮骏甚至希望,今后,每年都有患儿和志愿者一起开画展、组织音乐会、弹奏、歌唱。

建立各年龄段志愿服务体系

随着医院公益项目越来越火,近五年来,想进入医院做志愿者的人越来越多。钮骏介绍说,每年他会接到很多电话,希望孩子和员工来医院做志愿者,从幼儿园小孩子一直到退休的爷爷奶奶。社工部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各个年龄层次的志愿者都能在医院平台上找到合适自己的活动,有所收获和成长。

五年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社工部逐渐形成了从覆盖幼儿园小朋友,直至退休整个年龄段志愿服务模式,从幼儿园小朋友亲子做公益,到小学生、初中生参观式职业体验,从初中高年级学生和高中生浸入式职业体验,到大学生能力培养,从在职志愿者发挥专业特色,到退休志愿者情感关怀。

以前钮骏一直反对幼儿园孩子参与公益活动,但自从2014年设立“亲子做公益、健康共成长”项目后,他发现原来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参加公益活动。转机源于一个叫恒恒的患儿。有一次,10岁安徽患儿恒恒跟医务社工说,家里经济实在是太困难了,不想治疗了,希望自己走的时候能把有用的器官捐赠出来,给那些需要的孩子。当社工把孩子的话转告给钮骏后,他很震撼:这些话竟能从一个10岁孩子的口中说出来,他对生和死看得这么淡然,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

于是,他立即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卖,帮助这个男孩募集治疗费用。但每次活动募集的金额都不大,钮骏想到了当年已经有10多万粉丝的医院微信平台,联想到了“亲子做公益”的概念。在微信上号召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拿出自己多余的玩具和物品,通过义卖的形式,来帮助安徽男孩募集治疗费用。经过短短一个月的策划,2014年9月7日那天500组家庭、1000多人开展义卖,成功募集了10万余元。活动结束后,钮骏还分别电话回访了一些家长,他们对亲子做公益活动形式非常满意,觉得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只有索取,从来不会去分享,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非常有意义。从此,“亲子做公益”成为每年的保留节目。

2013年,在钮骏的带领下医院还策划了志愿一小时公益活动,希望院区周边的楼宇白领青年每周能够有一天提前一小时出门。七点半路过医院时做一小时志愿服务,八点半结束后回单位上班。这些白领大多是上午9点上班,这样既能够让白领参加公益活动,又不影响本职工作。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有空的时候,我也会让他一起参与公益活动,接触社会。”对于19年的公益奉献,钮骏始终保有一颗平常心。“我一直沉浸在做公益的乐趣中,从中获得持续不断的成长,从小志愿者到志愿者小队长,再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组织活动,进行正能量传递,都是一种特别的人生经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