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长宁探索教育国际化新模式 学生“出国游”住寄宿家庭学当地民俗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暑期,为孩子打造的出境游学团、夏令营一个接一个,游而不学、走马观花不在少数。而在下个月,长宁正式开启今年“中法波中学生教育项目”,将有13名中学生在3名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帕皮提市,在当地学校学习绘画、舞蹈等,住寄宿家庭感受当地风俗。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与所住家庭的孩子已经熟识,他们在今年3月份已经到访过长宁,两国孩子间已建立了友谊。这样交流互访的形式也是长宁探索教育国际化的方式之一。

8月,来自华政附中的胡琪帆就将跟随团队前往帕皮提交流学习近两周。在网上,她已经和将要接待她的丽莎聊得火热。胡琪帆和丽莎已算老友,今年3月,21位来自帕皮提市的师生到访长宁,丽莎就住在胡琪帆家里。这是胡琪帆第一次接待外国朋友,她担心自己口语不过关,一开始很拘谨,还提前在纸上写下话题。但拥有华人血统的丽莎见面就用中文说“你好”,顿时拉近了两个姑娘之间的距离。

交流期间,平时丽莎跟着交流团进校园,学民族舞,画京剧脸谱,包馄饨饺子。晚上和周末,胡琪帆会带着丽莎逛上海,从外滩、城隍庙等景区到大卖场、商店等地,两人建立了深厚情谊,“最近丽莎已经在网上问我喜不喜欢游泳,喜欢吃什么,等8月我到了后都给我安排。”胡琪帆十分期待这次不一样的“出国游”。

来自娄山中学的刘羚毓则是“过来人”,她是去年的交流生之一,在当地学舞蹈、上编花课、绘画课,她所画的一幅代表两国友谊的作品还当场被老师放在了学校办公室。住家爸爸很热情,安排她去乘坐海上观光小飞机,所见美景叹为观止,“除了法语、英语都有提高外,真正能去了解当地民风习俗和生活,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看风景。”刘羚毓说道。

据长宁区外事办介绍,这是“中法波中学生教育项目”开展的第三年,每年三四月,帕皮提市的中学生都会到访长宁,在结对的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仙霞高级中学和娄山中学进行中文学习和文化体验。暑假期间,结对的三所学校也会遴选师生前往帕皮提市进行学习交流。

长宁区教育局表示,长宁拥有不少国际化社区,在探索提升教育国际化方面有多种模式,其中国际学校受众有局限性,一些好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也存在着一些争论,实践证明互访交流是一个不错的国际教育模式。“我们所选的区内三所学校都未有结对的外国学校,让这些学校的学生也能有机会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开阔视野。”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