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顶着名丢了魂,如此改编行不行?

青年报记者 郦亮

这几天《我的前半生》正在热播,其火爆的程度不亚于之前的《人民的名义》和《欢乐颂》。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火成这样,除了有明星之外,原作者亦舒的盛名也是帮了大忙的。但是很多亦舒迷很不买账的地方是,这部剧大概除了剧名和原著差不多之外,内里已经面目全非。“电视剧借小说之名”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青年报记者 郦亮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出版于1982年,现在来拍这部戏,35年过去了,地点也从香港变成了上海,照理说,电视剧较之小说是应该有所改变的。但是电视剧大幅度改成现在这个样子,多少还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争议最多的是《我的前半生》原著其实内核是一个励志小说——一个全职太太在丈夫出轨离异之后,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为自己的前半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可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斗争戏,抢房子、抢孩子、抢车子,最后还抢闺蜜的男友。虽然结局都是迎来了幸福,但过程已经大相径庭。亦舒迷甚至认为,这是对亦舒原著小说内核的一次彻底的抽离。

其他的如小说的情节也大不一样了。不仅电视剧里人物的身份全部换掉之外,很多原本小说里复杂的人物关系,也被能删就删,最后变成了两男两女(靳东、马伊琍、袁泉、雷佳音)的带有狗血色彩的感情纠葛。剧中对于所谓上海弄堂小女人的塑造(剧中马伊琍母女三人),也带有明显标签化的色彩,也在上海的观众之中引起很大争议。总而言之,这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和亦舒的原著小说好像不是一回事,这也难怪“亦舒迷集体不认《我的前半生》”。

在小说改编影视剧方面,这种跨年代的做法也时常会有。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影视剧时既有古装戏,也有现代戏,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再仅仅是意大利人,他们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人。但是这么多影视剧,那个关于爱情的悲剧的内核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主创也不敢改变,因为一改变就会被说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了。可是这次,《我的前半生》的改变可谓是脱胎换骨的。有人甚至质疑,《我的前半生》只是买了亦舒的一个大名,在这个名头之下,做了一件完全和亦舒没有关系的事情。

影视剧像原著作者“借名”这样的事情也是情有可原的。影视剧要吸引人,除了要有明星之外,原作者是谁也很关键,所以现在IP才会这么热。就像不久前热播的《白鹿原》,原作者是鼎鼎大名的陈忠实,这就为电视剧加分不少。但问题是借了名之后该怎么做。有的影视剧制作方买了小说版权之后,就想着要为作者负责,花了大力气去研究小说,力求改编不失原著神韵。但是有的仅仅是借个名字而已,顶着别人的名头来做自己的事,这当然不会让原作者的拥趸买账,但确实可以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观众的眼球。

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一些业内人士就对这种纯粹借名的做法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极端功利的做法。目的只是为了换取收视率,却无法让文学真正地滋养影视剧。当观众意识到自己上当之后,这种做法就无法持续,也会让人对影视丧失信任,这不利于影视产业的真正的发展。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