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早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虹桥商务区将建设3条轨交线路

分别为13号延伸线、南北向市域铁路以及机场快线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商务区将在主干道规划中运量公交体系。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施培琦 摄

本报讯 随着虹桥枢纽客流和背景交通量持续增长,国展中心的全面运营以及商务区主功能区、核心区及拓展区的开发,虹桥商务区的交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青年报记者昨日了解到,近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与市交通委召集相关区及单位进一步推进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中梳理的任务清单(“十三五”期间,四区共计59项)的具体落实。根据近期轨道交通规划,近期虹桥商务区内将规划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条为轨道13号线的延伸,1条为南北向市域铁路,1条为机场快线。

虹桥商务区内多种交通源汇聚,过境交通和到发交通重叠。虹桥枢纽主要是长距离到发交通,会展中心为展会交通,核心区是以通勤和商务交通为主,拓展区呈现出新兴地区交通特征。预计到2020年,整个虹桥商务区交通出行量达到330万人次/日,远期将突破500万人次/日。

《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在制订过程中贯彻了适度超前、公交主导、均衡交通、分级保障的策略。《规划》包含“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静态交通、慢行交通”5个设施层面的规划和1个综合管理规划。

其中,道路交通方面规划“四横三纵”、“五横六纵”、“七越九跨”。虹桥商务区将通过推进既有规划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快速路匝道系统、区域地面干道系统,加密跨屏障通道布局,辟通跨区道路,构建组团内部路网格局,优化外围通道功能,形成“四横三纵”高快速路网、“五横六纵”的区域地面干道系统、“七越九跨”的穿越屏障通道的路网布局。

轨道交通方面,规划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除今年底将开通的17号线之外,根据近期轨道交通规划,近期商务区内将规划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条为轨道13号线的延伸,1条为南北向市域铁路,1条为机场快线。远期将构建多通道进出中心城及轨道快线,加强商务区与重要枢纽和城市重点区域的快速联系,推动内部勾联整体发展。

地面公交方面规划发展中运量,形成“七横八纵”客流走廊。围绕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和重点地区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公交体系,发挥地面公交对轨道交通补充、衔接和过渡的作用。商务区各功能区之间连接加强,未来商务区将形成“七横八纵”的客流走廊。提出在主要干道规划中运量(快速公交)体系,覆盖地面公交客流走廊,串联商务区主要功能区,衔接重要轨道站点及延安路中运量。优化既有公交系统,新增换乘公交,扩大公交覆盖面。完善商务区公交线路、公交场站和换乘设施建设,提高商务区公交服务水平。

静态交通方面,规划停车场地加速扩容。进一步完善虹桥枢纽停车,加快扩建西交通中心二期停车库和扩容东交通中心P5和P8停车场。加快国家会展中心配套停车场建设,加快国家会展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原5号综合停车场)建设,推进4个外围配套客车停车场和2个货运轮候区建设。合理规划核心区、主功能区和拓展区停车,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需求引导,强化区域停车资源共享。

慢行交通方面,规划推进核心区立体慢行空间建设。规划日常慢行空间,并保障社区休闲慢行空间。沿吴淞江滨水生态慢行空间,依托生态绿化走廊规划生态慢行空间。构建核心区立体化慢行系统,持续推进核心区立体慢行空间建设。规划自行车三级交通通道体系,鼓励共享单车,规范停放。

此外,综合交通管理方面,虹桥商务区将完善区域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强化交通信息交互中心,统一商务区内交通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完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客流与预警信息等信息发布。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出行需求进行引导,采取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应对虹桥枢纽及国家会展中心客流突发事件建立分级保障体系,针对不同客流强度实行分类分级保障。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