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启动一年多 悄然改变家长就医路线

诊疗优质便捷 就医放心舒心 把患儿从三甲医院拉回社区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如今来社区医院看病的患儿越来越多。

    “儿联体”打造同质化医疗。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去年,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启动。作为全国首个优质专科医疗资源纵向延伸医联体,闵行协作网将由儿科医院牵头,联合区内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为辖区内儿童提供优质、便捷、连续的诊疗服务。那么,启动一年多来,闵行区社区医院的儿科门诊运行情况到底如何呢?记者日前进行深入采访后发现,医联体正悄然改变着家长的就医路线,把患儿从三甲医院拉回到社区,就医“回流”出现了。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现场

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的诊疗服务

去年8月1日,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室正式开诊。不少患儿家长去医院看过病之后纷纷感慨:就诊环境的改善,使孩子们能够更放心、更舒心地就医;复旦大学儿科医联体的运行,使患儿们能在家门口得到优质、便捷、连续的诊疗服务,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利民工程。

上周二下午,记者来到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门诊,颜色鲜亮的沙发、充满童趣的窗帘、宽敞明亮的诊室,让记者感觉眼前一亮。儿科门诊设在门诊二楼的中医区域,两间儿科诊室、一间独立的候诊区域和远程会诊中心,同时预留了两间诊室作为未来开展儿科中医药服务使用,并在候诊区域安排了适合儿童使用的候诊沙发,聘请专业设计师设计了具有中式元素又不失童趣的装修风格。尽管已经是下午3点左右,仍然陆续有家长带着患儿前来看病。

“在没有正式成立儿科前,来医院看病的小患儿人数就不少,原先是两个医生在一个诊室内坐诊,遇到就诊高峰,诊室内拥挤不堪且环境吵闹,为医生听诊等带来很大困难,且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钟华副院长告诉记者,之前闵行出台《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医院经过几个月的前期调研、诊室选址、设计等精心筹备下,新的儿科诊室方案酝酿成熟。

除了宽敞的诊室,在硬件设施上,医院按区卫生计生委统一要求配置了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儿科检查器械和常规急救药品。

针对患儿家长最关心的“儿科医生水平怎么样”,钟副院长告诉记者,中心有2名儿科医师,其中1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高年资儿科主治医师,为保障社区儿科的诊疗服务质量,今年安排了1名儿科主治和2名社区护士参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社区儿科医疗服务培训班和基地实习,以确保七宝社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能享受到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社区医院迎来“回流”看病的家长

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室的运行,也让附近不少居民拍手叫好。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源分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仅仅几百米的距离,事实上遇到一些常见病,一些家长已经开始选择社区医院,因为在这里能够更方便地找到医生。

本周一下午,记者在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一楼是儿童预防保健接种诊室,二楼就是儿科标准化诊室,三楼是儿童康复区域。二楼的儿科标准化诊室是去年2月打造的,诊室外挂着两块醒目的标识徽章:“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和“复旦儿科”。周建君医生正在给孩子看病,一人一诊室,宽敞明亮。

周建君是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生,来社区工作之前,她已经做了30多年的儿科医生。安静的诊间里,周建君医生正在给一名腹泻患儿看病。在这里,儿童常见病她这儿都能看;儿童常见病的用药都能配到。“原本去儿科医院排队至少一两个小时,如今在社区,等候10分钟内肯定能看上,真是方便了很多。”

记者遇到带着孙子前来看病的王奶奶, “去年夏天,孙子发热,上午10点去的儿科医院,人满满的,一直等到下午2点才看上医生。患儿人数实在太多了,那感觉真就跟进了菜市场一样,脑子都大了,大人急死了。”想到去年的看病经历,王奶奶心有余悸。记者问王奶奶,现在带孩子看病还去儿科医院吗?王奶奶的答案很肯定:如果是一些常见病,在社区就能看,再也不必跑去大医院排长队了!

如今在儿科门诊,现在周建君每天接诊量在三四十人次,服务的都是附近社区的儿童。“儿科医联体启动以来,儿科门诊量上升了30%左右,家长信任度一下就上升了。一传十,十传百,来看病的患儿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能够获得家长信任,周建君工作起来越来越有劲。

记者看到,在周建君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块“儿童遗尿”的牌子,周建君告诉记者,儿科医院将部分儿童专科,如儿童遗尿、儿童贫血等下沉到社区医院,进一步方便慢性病患儿就近就医。此外,包括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腹泻病等10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处理、转诊指南等都已写入儿科医院编定的第一版《儿科医联体社区常见病诊疗手册》,成了社区医生的口袋指南。

背景

清一色的专业出品

据介绍,三年前,复旦大学成立以儿科医院为龙头的首个横向医联体,去年,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启动。作为全国首个优质专科医疗资源纵向延伸医联体,闵行协作网将由儿科医院牵头,联合区内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为辖区内儿童提供优质、便捷、连续的诊疗服务。

目前,闵行的13家社区医院已全部开出儿科门诊,建成了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全覆盖的儿科诊疗网络。联合体通过统一标识、标准配置、联合招聘、统一培训、建立规范等方式,推动成员单位同质化发展。据悉,儿科医院已派驻学术主任至市五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并积极推动建立儿科联合病房,以实现资源共享、业务联动、整体推进。医联体还通过建设标准化儿科诊疗室、制定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统一人员配置和培训、建立儿童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信息化支撑系统、加强儿童保健服务等内容,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技术适宜、上下联动、运转有序的新型儿童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据悉,闵行区的各个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儿保门诊、儿科标准化诊室、儿童康复区等儿科诊疗区域,由2—3名有儿科基础并接受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区儿科医疗服务培训的全科医师、护士开展儿科医疗服务工作。

不仅开儿科,还要开好儿科。目前,闵行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与复旦大学附属相关医疗机构同质化的儿科门诊,并能实现预约就诊、预约检查、双向转诊、远程诊断(会诊)等院际协作服务。如同在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建君的诊室,闵行所有社区医院的儿科诊室都按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开具的清单进行“标准化打造”,清一色的“复旦儿科”出品。

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这之前,距离市民最近的社区医院,却仍有很多市民的不信任,有人反映社区医院没有儿科,还有人反映在社区医院根本开不出常见的儿童药,所以导致有些社区医院的儿科无人问津,有些社区医院的儿科开了又关。那么,闵行区的的社区医院儿科如何来取得市民的信任?

[问题一]

社区儿科医生水平怎么样?

“儿联体”打造同质化医疗

事实上,去大医院看病的患儿大多数都是常见病。在儿科医院,记者随机询问十几名带孩子输液的家长,除两名家长表示因为孩子有肺炎症状,在医院里拍过片子又进一步治疗外,其他基本就是验血、打吊瓶,辅之以吃退烧药、贴退烧贴。

“如果能就近看病,大人孩子都不遭罪,但是社区医院不让人放心啊。”采访中,家长们对于挤大医院都很无奈,但是对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也都有各种不相信。经常光顾社区医院的高女士称,她之前对社区医院最大的印象就是注射抗生素,大人打完吊瓶好了就好了,孩子可真不敢随便试。社区医院接诊少年儿童,对医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比如一名发热超过39℃的患儿送到,这个时候就需要跟家属沟通,如果直接往大医院送,万一路堵会不会发生抽风?是不是需要打一针先退退烧?这些情况都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给出判断。”

但是,闵行区“儿联体”打造同质化医疗,却让家长们放心。除了保证社区医院有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坐诊外,社区医院还会派出医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从去年开始,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此派出了两名全科医生前往儿科医院,接受了一年的脱产培训,如今两位医生已经回到社区医院为患儿看病。

除了社区医院的医生,护士乃至放射超声技术人员等,都被列入此次的培训计划。经过在儿科医院的实战培训,每个“儿联体”医护技人员都拿到了厚厚一叠治疗技术和护理服务规范操作手册,什么样的症状对应哪些疾病,相应的治疗用药方案如何选择,每一项都有章可循。

[问题二]

儿科医生缺乏怎么办?

待遇、晋升空间上都给予保障

在本市的其他区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二级医院,儿科门诊尚未开出来,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儿科医生。一位资深的儿科医生表示,“本身大医院里就缺儿科医生,而社区主要是靠退休的医生来干,社区医院想要聘任到好的儿科医生,会更加困难”。而与此同时,年轻的医生本身就不愿意到社区来,“社区里的儿童病号本身就少,年轻人来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不够。”

那么,闵行区如何吸引很多的儿科医生加入到社区医院的队伍中来呢?首先就是提高社区医院儿科医生的收入。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在儿科医院接受脱产培训的两名全科医生,即便是全脱产学习,去年全年的收入也是医院全科医生的平均收入。

此外,为了“留住人”,本市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包括社区的医生倾斜。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让社区的儿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问题三]

遇到突发情况,社区儿科能第一时间看病?

社区儿科医生经常加班加点

在闵行区的社区医院成立儿科门诊前,不少市民抱怨社区医院只能开开药,没有专门的儿科,遇到患儿发热、拉肚子等突发情况怎么处理?

但是,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内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尽量保证患儿来医院后,第一时间能看到儿科医生。在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名儿科医生基本是全年无休。即使是周末,也要起码保证有一名儿科医生坐诊。遇到端午节等这种假期,基本都要加班加点。“为的就是保证患儿能第一时间能看到医生。如果遇到患儿人数少的时候,两位医院就轮流休息。”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钟华副院长告诉记者。

[问题四]

社区医院开不出儿童药?

都按照标准化儿科诊室清单规范化配备

家住万源路上的的居民刘先生的儿子林林今年2岁半,虽说社区里就有医院,可是就连感冒这样的小病,都没办法在家门口看,因为他认为社区的药品种实在太少。

刘先生说,不久前,他发现儿子出现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于是赶紧翻看药箱,结果发现里头剩下的药都是成人药,于是决定去社区医院看看,结果发现社区不仅药品种类齐全,更关键的还是药品全部实现零差率,比三甲医院还便宜不少。

记者了解到,儿童感冒用药与成人用药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国家基本药物,在社区医院儿童用药也列入其中零差率的目录中。社区内更是常备儿童用药,尤其是感冒发烧等常见药,社区医院的医生经过了专业学习的,对儿童慎用药、禁用药都有了解,只要他们按说明给患儿制定相应的药物剂量,完全可以将轻症患儿治愈。而目前闵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急救物品药品,都是各成员按照复旦儿科医院提供的标准化儿科诊室清单规范化配备。在之前的上海基本药品目录上还增加了一些药品种类。

事实上,不少专家建议,轻症患儿应到就近社区医院就诊。孩子生病,家长也该保持理性,不应过分担心。另外如果孩子都挤在一个医院,人员密集,待诊的多是呼吸道疾病患儿,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致使病情加重。

[问题五]

小小孩看病能来社区医院吗?

回答是:一样可以

社区医院可以为感冒、腹泻等患儿治疗,那么患儿年龄有没有限制,比方说一岁以内的婴儿可以来社区医院治疗呢?

据社区医院的一位负责热呢表示表示,如果孩子外伤需要缝针,只是简单的小伤口,比如蹭破点皮什么的,只需要一般消毒和缝针,社区医院就可以处理;但是如果伤口比较大,或者是头面部的伤口, 因为疤痕会影响到美容,一般会转到上级医院,使用小号缝针处理。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高烧等情况:一般情况下,根据就近就医、分级诊疗的原则,首先应该都是到基层社区医院就诊的;经过医生诊察,如果有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的、或着需要明确诊断的、或者需要进一步治疗等情况,一般都会及时转诊。

至于社区医院能不能为一岁以内的婴儿输液?据介绍,闵行区每年都会有护理技能培训和操作考试的。同时,为了落实好儿科工作,去年我们闵行每个社区也都有安排2名以上的护士参加了在儿科医院培训基地的护理技能培训,所以头皮针输液在社区也不是问题。实际上,在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输液区划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儿童输液区两个区域的,也开展儿童头皮针输液服务。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