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年访问 法国青年来沪交流 “我想在上海创业”

青年报记者 卢燕

11位法国优秀青年日前通过民间项目“吴建民国际青年访问计划”来到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与沪上高校学子交流“我眼中的中国与中国青年”。原来,法国青年对待高考的期望也是“灿烂在六月”,“一头乌黑亮丽的直发”依然是法国青年眼中的“东方美”。在访问团里,还有法国青年明确表示:“我想在上海创业。”

■A06

本报讯 位于华山路上的上戏新实验空间,它曾在100年前被法国人收购并命名为“台尔蒙俱乐部”。一个世纪过去,它栖息在一片红砖绿荫的院落中,11位法国优秀青年于日前通过“吴建民国际青年访问计划”民间项目来到上海,在这里与沪上高校学子交流“我眼中的中国与中国青年”。原来,法国青年对待高考的期望也是“灿烂在六月”,“一头乌黑亮丽的直发”依然是法国青年眼中的“东方美”……有意思的是,当越来越多中国的青年渴望到大洋彼岸浸润那里的人文浪漫,访问团里的成员却明确表示:“我想创业在上海。”

聊高考:人生不能没有哲学

刘文媛,巴黎第九大学财务与商务法硕士一年级;王钰花,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与中文与历史专业;格雷吉,巴黎政治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研究生一年级……打开访问团的成员名单,青年报记者注意到,10名成员和一名陪同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他们除了拥有“烫手”的名校背景,有的曾在北大学习过一年,有的还是巴黎高等学府与武汉大学的双学位博士。

坐在新实验空间教学楼的会议室里,来自上戏、交大等学校的学生和访问团成员聊起了国内刚落下帷幕的高考。都曾是千军万马熬过“独木桥”的圆梦者,中法青年对于这场攸关前途的考试感受不一。访问团成员刘文媛回忆说:“法国高考也在每年六月。除了考文综和理综,法国的高中会考还有经济学科。但是,我最爱的还是哲学。我的父亲是工程师,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想报考哲学系,但是父亲担心我的就业问题,最后,我选择了双学位。”

原来,法国高考中,单单哲学作文部分的考试时长就要四个小时,每一类考生的作文试题都有所区别,而且都有3个主题可选,题材更是涉及人文、哲学、历史等等思考人类终极命题的话题。

青年报记者了解,访问团一行从5月27日来华,到访了北京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去往宁夏银川感受震撼的高科技防风治沙工程。访问期间,成员们听到最多的是“中国梦”这三个字。交流过程中,有成员抛出问题:“对戏剧专业的中国学生而言,中国梦是不是意味着读一个好的学校,然后去美国好莱坞实现个人理想?法国对你们而言,是一个旅游国度还是愿意花时间呆在那里学习的国家?”上戏的学生们给出了各自的见解,一位攻读中国传统剧种历史的研究生认为,中国传统剧种是各家各流派的集成,发扬的过程离不开融合与创新。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孩子表示,她将在毕业以后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中国梦”于她而言,意味着中华文明的复兴。近20位中方学子中,有1/3的同学表示,去过法国,更有同学用流利的法语回应说:“我已经学了两年语言,毕业后,我将去法国读研究生。”

谈东方美:黑头发黑眼睛最难得

访问团里,1988年出生的女孩王钰花身着一件碎花连衣裙,笑起来,一双湛蓝的眼睛如同她手上的玉镯一般温润:“我的博士学位毕业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中国近现代历史专业,目前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华学院的讲师。我的丈夫是中国人,我的法语名字里有花这个字,中文名字就跟了我丈夫的姓名,然后加上了一个‘花’字。”

在法国读书的时候,她在一场中法学术论坛上与来自天津的丈夫相识,迷恋中国历史的她很快被北方男孩身上的幽默与敞亮吸引。王钰花至今已经学习了七年中文:“在法国,身边的中国青年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到了法国以后,往往在适应当地文化的过程中,困难很大。他们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与学习方法往往很陌生,我和先生想来华创业,教授那些有意向留学法国的中国学生关于人文方面的方法论。”

和王钰花一样,成员刘文媛十分倾心于“东方美”,多年坚持一头黑发:“我是中法混血儿,小时候在上海生活过7年。在欧洲人眼里,黑头发黑眼睛的东方美才是最为难得。我想好了,研究生毕业以后,我想回上海进军国际律师事务所。”

据“吴建民之友”基金会发起人徐波介绍,首批访问团成员从50名报名的优秀人选中选拔出10名优胜者,遴选之初,每位报名者都要上交一份3000字的论文表达各自眼中的中国与中法关系。访问结束以后,他们要上交一份5000字的论文。让他印象很深的是,入选的成员大多非常“有想法”,有的从两国历史上的马术运动作为切入口,有的则从两国青年彼此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入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不是第一次来中国,学霸体质的他们对于回法以后的收官论文也是信心满满。

[相关链接]

“吴建民国际青年访问计划”由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发起,旨在组织、资助中外优秀青年交流互访。特别是通过组织、资助世界各国青年领袖到中国访问,实地观摩考察,亲身体验中国故事,增进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了解,加深其对中国发展道路和理念的认知,在国际上培养新一代了解中国的对华友好人士。

吴建民国际青年交流计划(法国部分)与法国“吴建民之友”、法国“展望与革新基金会”合作执行,从50名报名的优秀人选中选拔出10名优胜者组成首批访华团。

吴建民大使是中国著名外交家,曾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2016年6月,吴建民大使在武汉因意外车祸不幸逝世。

为继承和发扬吴建民大使为中国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奋斗终生的精神,完成其未竟的事业,吴建民大使夫人施燕华女士和吴大使生前好友等社会各界志同道合者一起,共同发起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12月15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核准注册。“吴建民基金会”以扶贫济困、助学育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和支持有利于增进中国和世界沟通理解的思想研究、国际交流和公益慈善事业。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