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乐业·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就业”是追求自由还是任性?

毕业季选择“慢行”还需找到回归“快车道”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晓颖

    周培骏 制图

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某商业机构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开始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一份针对201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届高校毕业生中4.8%的“95后”选择了“慢就业”,预计这一比例在2017年还将提高。慢就业体验如何?慢就业如何慢出精彩?又有何弊端?慢就业如何做两手准备?乐业周刊本期“四问”慢就业,浅谈这一新兴的就业现象。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晓颖

慢就业体验如何?

做义工、做设计 慢生活里的快节奏

事实上,“慢就业”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不少西方青年在升学或毕业后、工作之前会选择过一个“间隔年”,即不马上升学或就业,而是通过游历、参加志愿活动等,增加阅历、增长见识。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青年的就业观念不断转变,“慢就业”、“间隔年”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在“90后”等新生代就业群体中尤为普遍。

据调查,慢就业、缓就业的现象近年来在上海越发明显,不少年轻人怀揣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并未直接升学或工作。 

23岁的上海小囡谢咏丽最近选择了辞职。她在自己家附近租了一个房间,开了自己的彩绘工作室,选择“间隔”一段时间再回归职场。在沪读大学期间,她就选择间隔年,到全球7个国家17个城市做“表演义工”。2017年,毕业后工作一年的她,选择从外企辞职,以“慢就业”的形式为今后从事设计工作积累经验。

人们通常以为,慢就业就是慢悠悠地享受生活,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亲历慢就业的小谢则觉得如今的生活不比工作简单。平日她为工作室购置盘子、茶杯,用作彩绘的原料。周末则接待对彩绘感兴趣的朋友进行体验。需要处理的事情密密麻麻列在笔记本中,但小谢却觉得目前的工作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旁人说她任性,但谢咏丽觉得她选择“任性”是有先决条件的:小谢有爸妈在经济和理念上支持,为她做的选择托底。小谢说她也接触了很多有缓就业、慢就业想法的青年人。有的向往在乡村做志愿者,有的则期待环游世界。“但大家都很现实,毕竟还要赚钱养活自己。”

慢就业如何慢出精彩?
慢就业不等于懒就业 做好触手可及的计划

有人质疑慢就业就是“啃老”。选择慢就业的上外应届生小唐,对此观点并不认同。“暑假教滑水的项目是我主动申请的,不需要任何费用。我最近拍电影的开销,也是用业余时间兼职写策划的钱补足的。”95后的小唐对自己的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规划——体验生活,再升学读取硕士学位,然后再选择一项奋斗终身的事业。

“在‘慢就业’的日子里,大学生应当做好一些小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及时充电,为将来入职打好基础,才不是虚度青春,任性‘啃老’,给家庭增加负担。”在快乐工作,美好生活——2017东方讲坛·职业生涯系列讲座暨“乐业上海”系列宣传推广进高校活动上,国家星级职业指导师刘琼女士分享了她对“慢就业”不等于“懒就业”的观点。

她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大学生们如何避免从‘慢’向‘拖’滑坡,越慢越迷茫,最终沦落至‘懒就业’。”那么学生们该如何在“慢”的时间内更加有效、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呢?刘琼介绍说:“青年人是‘慢就业’还是‘懒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的小目标。”她认为,小目标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目标,有两个基本特点:触手可及、容易实现和符合职业生涯发展的大方向。

“慢就业”与“漫就业”、“懒就业”、“不就业”的分界点也在于此。真正的“慢就业”者是抱着积极入职的希望,在社会观察、市场调查、人际交往、志愿活动、阅读思考中科学地规划未来职业,一点一滴积累未来所需的知识,一步步缩小与入职的差距。

慢就业有何弊端?

人事:“盘算”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即便求职者再优秀,我第一眼看到他们简历上的‘空白档’时,还是会考虑一下是否录用,我们肯定会担心曾‘慢’过的青年在岗位上是否能稳定工作。”上海某外资电梯公司的人事邵小姐觉得,对人事而言,选择“慢就业”员工时,心里难免会“盘算”一番。

“去年,一位失业两年的青年来面试,张口先问我待遇和福利。”某外企的人事经理金晶向记者说,有些选择了“慢就业”的毕业生注重生活品质,更关心工作条件和待遇,加上个性和自信心增强,敢想敢试。这些因素使得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时有些“过于自信”。在就业理念方面,“慢就业青年”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他们会更加看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

慢就业期间还有哪些“B计划”?

加强职业训练乐业上海搭建“快车道”

“慢就业”后,青年求职者想再回到工作岗位,可能面临与社会脱节,缺少合适岗位机会的情况。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给到哪些帮助?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胡静春介绍说,区就业促进中心提供了如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见习等多种面向青年人的服务。2017年5月,上海推出了青年就业见习新政,鼓励未就业的16-35岁青年进入上海的企业见习基地,在岗位“试行”,为职场铺路。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也是一项新的公共服务政策,是为本市青年和大学生搭建的融合课堂教育、求职辅导、岗位模拟、职场体验和专项就业服务等各类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可提升青年人群的职业技能硬实力和求职技巧软实力。

可见,这些方式都在为有意愿回到职场的“慢就业青年”提供“快车道”。“慢就业青年”可以“两条腿走路”,在慢就业的同时,接受见习或者训练营项目,增加竞争力与求职机会。

此外,相关专家建议,如今是大数据时代,新兴岗位不断出现,就业概念也有所变化。没在“单位”或公司上班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写手、空间设计师、图书美编等“灵活就业”的形式再次进入工作状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