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乐业·技能大赛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95后青年切磋新技术、改观新服务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晓颖 明玉君

“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两行字在6月7日、8日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会场上格外醒目。在此次技能切磋的舞台上,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227位选手以技会友,以技服人。现场观众也“大饱眼福”,在上海一览青年工匠们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展现“金牌技艺”。据悉,大赛的闭幕式将于今晚7点在东方体育中心游泳馆举行。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晓颖 明玉君

新技能

移动机器人对接“高精尖”需求

在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上海赛区,15个比赛项目紧密围绕着生活、生产。诸如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工业控制、焊接、车身修理、电气装置、电子技术、信息网络布线等项目展现着“中国制造”与世界的融合与交流。而网站设计与开发、精细木工、花艺、平面设计技术、美容、美发、餐厅服务这些“接地气”的项目则将生活与技能衔接起来。

在移动机器人比赛项目区域,选手们正在全身心投入技能比拼中,只见他们每组两人各有分工,密切配合,仔细安装、调控并测试机器人系统。虽然比赛全程开放观看,但参赛选手们似乎并不受现场情况的影响,有条不紊地操作着。

据悉,移动机器人项目主要要求选手具备设计、生产、装配、组建、编程、管理和保养机器人内部机械、电路和控制系统的能力,同时还要安装、操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选手们还需要根据制作需求,测试机器人的每个部件和整体性能,确保设计和制作的各个方面符合行业标准。

该项目专家郑桐介绍说,本项目有8支队伍参加比赛,“具体的比赛题目每年都会有变化,今年的题目是要求选手们完成类似药店自动取药系统的制作。”这是一个综合类的考察项目,除了要求选手每项内容都要熟悉和掌握之外,还要注重团队之间的互相协作,“比赛中允许商量讨论,但合作的默契程度也是考核点之一。”

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企业的物流方面,另外普通家庭也有应用。郑桐介绍说,不过中国开展这个比赛项目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竞技中。

在精细木工比赛项目区域,记者被各国年轻选手们在工位上认真画图、切割、打磨时一丝不苟的姿态所吸引。

专家余继宏介绍说,本次精细木工项目的一道考核题目是设计一扇具有固定花形图案的门窗。“花形都是指定的,保证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他强调,这一环节主要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读图、画图、将木料裁切成完整的1:1的模块都是具体的打分细节。选手们通过内部外部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作品。之后还要进行打磨和修饰。“所有环节都需要选手一个人来完成,这是对个人技能的考验。每个部分都有单独的打分,各部分得分相加之后,最高分获得者胜出。”

据了解,参赛的外国选手都是来自各个国家该项目的冠军。而中国选手分别来自职业院校、技能学校等。虽然他们普遍年龄不大,但都是很有经验的职业选手。

余继宏介绍说,精细木工主要与建筑行业、家居等结合比较紧密,是行业里的某一项专项技能,“对选手们来说是很好的锻炼。”

机电一体化全方位“对接”国际标准

来到机电一体化比赛项目现场,各国参赛选手们正坐在一排排工位前,用笔在空白纸上认真地写写画画。观众从他们严肃的表情中感受到了考试的紧张感。专家李全利介绍说,这是正式比赛前的15分钟讨论时间,试题将给到选手。他们可以和专家一起设计、讨论,理清具体的操作思路。“但是在正式比赛时,选手进了工位后,专家就不能进去帮助了。如果发现违规,会立即中止比赛。”

据悉,机电一体化作为技能大赛的传统比赛项目,参赛队伍多,竞争比较激烈。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两名选手组成,要求选手在组织、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还要开发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工业控制器进行软件编程、电路设计,以及分析、试运行和维修等。

李全利介绍说,两天的比赛中主要考察4个模块的技能,分别是生产线的组装、优化、未知生产线的组装和维护等。评分标准“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最终以综合成绩评出各奖项获奖选手。

现场,比赛正式开始后,选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操作中,按照任务要求有序地进行装配和接线。

此次比赛,是为各国优秀技能青年搭建的技能沟通平台。西蒙·温德尔(Simon Winder)是一位20岁的奥地利小伙,他此次来参加的是车身修理项目。据他介绍,他在奥地利是该项目的冠军,今年第一次到上海和国际技能人才比拼技能。据该项目的中方指导老师、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王明辉介绍说,此次该项目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青年参加,共有3位中国代表队成员进行技能比拼。

在丹麦代表队的带队人麦克·约根森(Michael Joergensen)看来,比赛时每个国家的学员虽没有直接的语言沟通,但在比赛全程,都在通过作品“交流”。

同时,他也强调,中国选手们在每一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表现都越来越好,荣获的奖项越来越多,参赛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相应的,中国选手整体的平均水平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前。

新青年

现场考核为迪士尼制作网站

“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的比赛难度很大,是考验左、右脑的比赛。”赵俊卿是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副首席专家、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教练组长。他介绍说,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的比赛可不是单纯地制作网页。不仅考验技能,还考核美观设计。此外,本次题目的设置更“接地气”,模块A的考核内容是为上海迪士尼旅游度假区制作一个英文版的单页站点设计。该题目将功能性与实际操作性结合了起来。

参赛者孔元元是一位95后上海小伙,“我没去过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不过将自己对迪士尼卡通人物的喜爱融入在网站设计里。”和他一起参加比赛的,还有一位上海技能青年时志伟。两位上海学生都是该项目“国家队”选手,其中一位将代表中国参加今年10月在阿布扎比进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

除了他们之外,在赛场上代表中国队比拼技能的,还有不少优秀的上海青年。

不用一钉一贴,给餐桌整齐地包上白桌布;优雅地打开红酒,为“评委顾客”斟上;均匀分切一块牛排,分盘装饰……“95后”陈亦凡和吴佳妮是参加餐厅服务(西餐)项目的中国队选手。

巧合的是,去年8月,两人在同一场地,一同参加了中国技能大赛的角逐。“但这一次感觉不同。”吴佳妮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和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现场比拼。在现场,几乎所有选手具备广泛的国际餐饮知识,需要运用娴熟的操作技能和灵活的服务技巧,针对休闲餐饮、宴会餐饮和正式餐饮等不同场合提供令客人满意的服务。

据陈亦凡介绍,服务类项目参赛者全程要保持优雅站姿,若到世界技能大赛上比拼,4天近30小时的集中考核非常耗费体力。平时训练,老师会让选手单手举起放4瓶洋酒的托盘,穿着高跟鞋在训练场内走200米训练体力。

锦上添花 打造专属“花房”

仪表端庄落落大方的两位上海姑娘,在比赛时的一举一动吸引了不少观众成为“粉丝”,纷纷要求留影合照。

“想不到吧?花卉还可以编成展示的项链。” 潘沈涵是花卉项目比赛的“国家队”选手。比赛期间,他在技能展示区,向来往的观众展示着他“锦上添花”的高技能水平。据小潘介绍说,将植物、花卉“升级改造”,也是花艺比赛的一个考核内容。

花艺比赛专家朱迎迎向乐业周刊记者总结说,花艺的考核标准是“赏心悦目”。要做到这四字,选手需要从技术、构成、色彩、创意四个方面上进行“头脑风暴”,并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花卉的造型、空间感、疏密度展现花卉的美与功能性。“生活中常见浅粉和大红的花卉搭配,但是在比赛上,选手搭配花卉更关注创新性的和谐对比。”每个工作间就是参赛选手们的“小花房”。据朱迎迎介绍,两天比赛结束后,将四个比赛模块的成果都将整合、摆放在操作间。

“该项技能就是在培养花艺设计师。”朱迎迎透露说,此次参与赛场比拼的,还有一位上海姑娘陆多佳。“身经百战”的她曾获得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艺术插花一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艺术插花团体一等奖。同为“花艺国家队”的成员,她在采访时感慨地说,花艺让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在认识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传承美。

来自市人社部门的消息显示,到“十三五”末,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将达到35%左右。在上海劳动者乐业、敬业的氛围下,更多的上海技能青年怀揣着“新青年、新技能、新梦想”的目标,在上海这块“技能高地”上发光发热。

新梦想

人生轨迹因技能大赛发生变化

“因为技能大赛,我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变化。”1995年出生的张志坤是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也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

他告诉乐业周刊记者,在2011年去职校读书之前,他对数控铣一无所知。“没想到自己因为这项技能,走向了国际舞台。”从2011年开始,他每天花8-10个小时投入在技能学习上,“亲身接触了技能后,你会因‘攻克难题’的激动感而爱上技能。”张志坤说,进入职业院校前,他也是一位对技能毫无兴趣、学习成绩平平的普通青年。但逐渐发掘出技能魅力后,张志坤用4年的时间,将自己培养成了一位年轻的世界级技能青年人才。

张志坤在获得金牌后,留校担任了该项目的教师。“留校任教是想将自己对技能沉淀下的感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在崇尚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技能人才逐渐从“幕后”走入“台前”。不少市民好奇,世界技能大赛培养出的人才都去哪了?

乐业周刊记者了解到,和张志坤这样因为技能改变发展轨迹的技能青年,在上海也有不少。

在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上,记者看到了同为“形象大使”的90后技术能手张淑萍。她是上海本土高技能人才,曾与张志坤等选手一起,参加过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在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上获得银奖。张淑萍如今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实训中心教师。

代表上海技能青年的张淑萍感慨地说,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其实因22周岁的报名要求,这里的奥林匹克特指的是青年群体。因而技能大赛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展现自己技能的很好的平台。

今年,张淑萍将技能“传帮带”的接力棒,传递给了两位更年轻的学生。她自豪地介绍说,今年她带的两位学生都进了世界技能大赛该项目的“国家队”,即将二选一,选出一位参加2017年10月份在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

“罗良如今在上汽工作,是我们学生的榜样。”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赵龙华谈到技能大赛对青年人的作用时,列举了该校校友、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银牌获得者——90后学生罗良。凭着技艺娴熟和刻苦好学,如今已是青年岗位人才的罗良,成为了企业最年轻的钣金技师。

教与学提高技能认知

“如果看到有合适的技能人才,肯定会考虑与其学校沟通,‘锁定’人才。”在比赛现场,某位负责工业工程的企业人员如是告诉记者。

企业需要技能人才,校方也在“教学升级”。

“老师你们用什么系统?平时你们如何训练学生?”来自北京工业技术学院的李老师在现场四处主动询问着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老师。“我们也打算在明年鼓励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李老师说,技能比赛对学生技能提升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他专业的学生经过集中培训后,个别的甚至会优于老师的技能水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湖北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亚奇在看了选手们的表现后表示,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以后要多到这样的国际级大赛现场,走走看看,会在专业多元化等方面产生很多新的思考。”

此次观众中,既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职校专业老师、高科技公司以及人社部门的员工,还有在沪的小学及中、高职学生。“这些选手的实力很强,也有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比赛。”一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观看比赛之后很有感触。他感觉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希望今后也能磨炼技能,登上这样的技能比拼大舞台,为国争光。”

那么,走上世界舞台的技能人才需要哪些素质?“手稳心细”。这是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张志坤的真切感悟。2015年8月16日,张志坤以超高分一举夺魁。但在两小时后,由于检验工具发生了故障,所有数控铣项目选手的成绩都被取消了。两周后,他依旧通过过硬的技术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世界冠军。这过程中经受的心理压力,只有张志坤自己才能平衡消解。在他看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能人才,需要有遇事不惊的能力。此外,技能大赛比赛全程开放市民参观。这一设置也考验并锻炼着每位选手的心理素质。要做到心细,手稳,年轻的技能人才们还需要不断打磨自身。

“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判标准与国内技能比赛略有不同。”在车身修理实训基地的专业老师王明辉看来,对标世界技能大赛的“国赛”是一次考验判断力、手速,强调最终结果的过程。

在餐饮服务项目的丹麦带队人麦克·约根森眼中,世界技能大赛是考察青年人细致态度与极致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

“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对于一个国家有一定的好处。”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觉得,一来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该国家的大赛组织能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技能大赛能够对这个国家带来非常重要的后续性影响,展示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培训的价值。

直击现场

市民实际参与技能 动手动心感受技能魅力

白领杜小姐在现场和闺蜜体验了一把苏式船点的制作过程。“近年来,市民流行在家烘焙点心。其实中国传统的点心,也可以做出爱意和花头。”苏式船点的教学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贺友蔚希望通过课程老师、学生在活动上的教学,培养市民对南方传统食物的喜爱。

在此次技能大赛上, 观众不仅可以看到15个项目的技能人才现场竞技,还可以通过互动展示的环节现场体验。

所有互动项目围绕参与性、可看性特点,突出互动,增强体验感和获得感。车身修理、精细木工、电气装置等竞赛配套的项目提供了技能站台,此外,反映产业领域和前沿技术手段的项目,如VR技术、绿色智能建筑与施工、智能制造、航空高铁、隧道盾构等也设置了专台展示。传统面点、服装饰品、剪纸花艺等中国传统文化技能项目则更展示了中国特色。

在参观环节,王雅缇在和工作室的技能人才展示着盘扣的制作过程。盘扣就是传统服装中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这一制作环节需要刮领、切铜丝、手绘、盘扣、填芯等流程。参观的市民可以从打结的过程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经典。

在精细木工展示区,也是热闹非凡。现场除了陈列着各种特色的木工产品外,还有木工师傅讲解和演示简单的操作技能,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互动体验。

在众多的体验技能中,最有特色的当属鲁班锁了。这一古老的智慧遗产,由中国木工的祖师爷鲁班发明。“外面是平的,卡进去。”很多观众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边看步骤图边操作,兴趣盎然。

有观众在体验之后,坦言通过操作学到了一项技能,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无论是现代机械还是传统工艺,全社会都在夯实保护和传承的沃土。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