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外语科目首次“一年两考” 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考两次  弃考者凤毛麟角

即便春考成绩已经满意 也选择轻装上阵“继续拼拼看”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刘昕璐

    结束第二天的考试,考生们一脸轻松走出考场。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2017年秋季高考昨天进入第二天。根据安排,上午不考试,下午进行外语科目的考试。今年上海高考外语科目首次实行“一年两考”,选择较高一次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也就是,学生如果1月份的春考已考到理想分数,可以选择不参加6月8日、9日两天的秋季外语笔试、听说考。不过,青年报记者昨日在各考点采访发现,新政之下,只考一次、弃考第二次的考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考两次,想以更轻松的心态拼出一个更为理想的分数。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刘昕璐

观察

考生上午大多以休息为主

昨天下午的外语考试,在考点外等候的家长们心态普遍比往年记者看到的要轻松许多。在天山中学考点外,有些家长目送考生入场后就先行离开了,有的家长们则小声地攀谈聊天,几乎不见家长着急地用手机等设备同步测试听力效果的场景。他们大多表示,毕竟是第二次外语考试了,心态上并不非常紧张。

考点外,黄女士表示,女儿的“小三门”选的是地理、历史和生物,分别得到了A、A+和A+,英语在今年1月考出了133分,这也为女儿此行“再战”打下了非常轻松的心态基础。“今天早上,她睡了一个懒觉,然后再温习了一下知识点。”妈妈这样说道。无独有偶,来自市三女中的小严昨天早上也在宾馆里美美地睡了一觉。小严妈妈说,这几天就住在考点附近的宾馆里,免得来回路上折腾,“成本确实也花了一些,但还是值得的。”

还有几位家长说,孩子早上主要重点翻阅一下此前的笔记,看看高分范文,找找感觉,做到心中有数。此外,也有一些学生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加紧再问问老师关键问题等。

统计

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考两次

今年上海高考外语科目首次实行“一年两考”,选择较高一次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也意味着,考生如果1月份的春考已考到理想分数,可以不参加秋考的外语笔试和听说考。不过,青年报记者昨日采访发现,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考两次,即便春考时已考出不错成绩的考生,也选择继续“拼拼看”,放弃第二次外语考试机会的考生属于“凤毛麟角”。

上海市育才中学英语教研组副组长朱齐明介绍说,育才中学没有放弃第二次考试机会的学生,即便是春考时考了133分的学生也都参加了昨天的考试。复旦附中浦东分校英语教研组长何幼平也表示,她没听说周围有学生放弃秋考考试,“春考考了134分的学生也照样参加考试,有了第一次的好成绩‘打底’,心态更好、更轻松,所以还想拼一拼,看能不能考个更高的分数。”

而来自延安中学的吕斌老师也告诉青年报记者,班上所有的考生都没有放弃第二次的外语考试,大家都期待着在秋季高考中能考出更好的成绩,“当时班上考分最高的一位学生1月份的成绩是138分。这次也考了。大家还是有考试热情的,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验和基础,相信他们能以比较平和的心态和扎实的学识积累,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在徐汇中学考点,很多送考的家长都表示,尽管孩子对春考外语成绩还比较满意,但肯定不会放弃第二次考试机会,“多考一次总归多一次机会,说不定考个更好的成绩呢。”

对于外语首次“一年两考”,资深英语教师们都认为,总体来说对学生有利。朱齐明老师认为,由于可以考两次,对于那些春考时就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来说,后面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加强语文、数学和“小三门”的学习。而且第一次成绩考好了,学生在心理上会比较放松,有可能第二次考出更好的成绩。而即便第一次考试没达到自己理想的分数,第二次也还是可以进行补救。

对比

秋考题目难度和春考差不多

昨天下午5点,随着外语考试结束,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神情轻松。而在外面等待的家长们,则非常关心此次秋考题目的难度。

“怎么样,和春考相比题目难不难?”在徐汇中学考点,考生金同学一出来,妈妈就关切地问道。“我觉得也差不了太多。”金同学笑着说。

“我觉得这次应该比上次考得好。”一位女生笑着对妈妈说,而她妈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比上次好就行。”

而对于秋考的外语题目,许多同学对作文印象深刻。市三女中的孔同学说,作文还是应用文,讲的是对“徒步上海”的方案提出改进意见。孔同学对方案中举办时间、行走的路线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我觉得还是蛮好写的。”

下午5点05分,王女士接到了走出考场的女儿,她看见女儿的笑容后,悬着的心放下了。“他们市三女中的英语还是很有一套的。”王女士骄傲地说着。据悉,以英语教学著称的市三女中,高一、高二每周一节的读报课,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能力的提升。

上海市育才中学英语教研组副组长朱齐明表示,考试结束后,他也听取了不少学生的反馈,从反馈情况来看,有学生觉得秋考的题目难度比春考时略难。而复旦附中浦东分校英语教研组长何幼平表示,她得到的反馈是和春考时难度差不多,“有学生反映,有的文章看起来不算难,但不仔细看就容易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也就是题目上有些小‘陷阱’。但他们既然看出了题目中的陷阱,就说明他们没有上当。”

何幼平表示,从作文来看,题目还是人人有话可说的,但要写得非常好,对考生表达上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在翻译题方面,主要是让考生巧译成语,“翻译成语,一定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直译,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巧译,这也是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

朱齐明老师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外语考试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比以前更多,多了一个概要写作,相对来说,考满分的概率要比以前做选择题小很多,要考到130分以上难度比以前要大一些。

[提醒]

小心!今天千万别跑错考场

今天,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进入最后一天,考试科目是外语听说测试。考生们应仔细核对准考证考点地址,以防走错。

由于今年首次增设外语听说测试,对于部分考生而言,统一文化考试及外语听说测试可能是分散在两个不同的考点举行,考生须格外留意。考生需根据测试通知单上考试场次提前40分钟到考点报到,提前30分钟进入准备室。

进入准备室的考生,只可随身携带有效证件(有效证件含:居民身份证、有照片的社保卡、驾驶证、护照、军人证)、测试通知单、黑色字迹的钢笔或水笔。通讯工具(如手机、智能手表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录放设备、教材和复习资料等其他随身物品须放在考点指定地方。

另外,考试从考生进入准备室开始,当场考生进入准备室后,迟到考生不得参加该场次测试,可由考试工作人员安排参加本考点其他场次的测试。考生进入考场后,按座位号对号入座,将有效证件、测试通知单放在电脑桌上以便监考员核验。

外语听说测试时间为20分钟。每人一桌,独立答题。外语听说测试时间为6月9日上午:8:00-11:40,下午:13:00-16:40。

[辅导]

放松!听说测试很多是基本题

今年的英语考试增加了听说测试,这也是英语高考最大的改变。学生们从“哑巴英语”到“会听会说”,这才是适合未来社会合格英语的正确打开方式。事实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促使各个学校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对于今天的听说测试,朱齐明老师表示,听说测试春考时已考过一次,此次秋考前的模拟考试也考过,而平时学习中练习的软件系统也几乎和高考时的模式一样,因此,对今天的考试,学生首先要放松心态,其次在朗读、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一些,“就应该没多大问题了。”

何幼平老师也建议考生,首先要放松心态,“听说测试就只有10分,而且这10分里很多(题)都是基本功,相当于送分的题,所以心理上应该没多少负担。”何幼平表示,除了不要紧张,考前试音的时候要检查好设备。而在“看图说话”环节,要尽量根据提示叙述,不要跑题,“说的时候要口齿清晰,尽量减少语言错误,可以使用一些好词汇,少说Baby English。此外,考试的时候要集中精力,不要受旁边人的干扰。”

围观

小区贴通告号召为考生“静音”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家住闵行区大上海国际花园的徐小姐最近回家时发现铁门上贴了一张温馨提醒,上面从装修到骑车到豢养宠物狗等全方位对噪音说“不”,希望能给考生提供一个相对清净的复习和考试环境。青年报记者随后从本市多个街镇了解到,部分社区采取措施为考生高考保驾护航。

为了让考生有一个安静的休息和学习环境,管理大上海国际花园的物业公司鸿浩物业服务中心在进户的铁门上张贴了《关于中高考期间禁止嗓音的温馨提示》。提示上要求“装修户严格按照小区装修管理规定,装修时间严格控制在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施工,周六及周日无噪音施工。高考和中考几天停止施工;园区机动车,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早晚外出时请勿争道和鸣笛,以免噪音滋扰及交通拥堵;请各位业主自觉保持环境宁静,请勿在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间进行发出噪音的活动。请自娱自乐的住户晚上自律;请饲养宠物狗的住户,照顾好自己的小狗。”该提示最后还不忘祝愿广大考生考出优异的成绩。

徐小姐觉得这样的提醒非常到位,连狗叫声、居民自娱自乐等这样的小细节都考虑到了。

无独有偶,本市部分社区也推出了护考的相关举措。如静安寺街道在考试期间积极为考生创造良好环境,在市西中学考点周边,停止有噪音的施工,做好禁止机动车鸣笛宣传,加强对餐饮经营场所检查,整治违规设摊。社区内,对正在全力推进的美丽家园建设工程,要求暂不新搭脚手架,所有工程项目也都避免夜间施工,保证考生复习。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为这样的贴心举措点赞。家长陈女士表示,自己当年高考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周到的提示和关爱,现在的考生真幸福。

全局观

国际视野下看中国高考——

已经在借鉴国外经验 坚持教改前行的步伐

今年是中国高考恢复40周年。40年来,高考制度为中国选拔无数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考制度和中国学校教育也正在不断“进化”中。

一方面,毋庸讳言,当前的中国学校教育,还面临素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学生学业压力大、缺乏世界顶尖人才等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仍在拷问中国教育。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的教育和高考制度,在不断反思中逐渐完善。让高考制度更加全面反映考生真正素质和水平,改变“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广遭诟病的做法,是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考生迎来首次“新高考”,包括“两依据、一参考”、外语考两次选最高分等新尝试。

实际上,“新高考”中的一些做法,就吸收了教育发达国家诸如“考多次取最高分”等有益经验。

看看不少高考和教育制度的“他山之石”,也许能让我们“脑洞大开”:欧洲有些国家没有“高考”,可凭高中毕业文凭上大学;美国考生每年可考多次,以成绩最好的一次申请大学,学生还需要自己写自荐信申请学校;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充满“哲学范儿”……国情有别,我们无法照搬他国的方式,但其中一些人性化的做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性等方面的设计,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教育的人性化、科学性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有关高中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中教育越来越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体验式教育越发受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在增强。

当然,真正打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中国还需要不断“进化”。例如,在破除“唯分数论”之后,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探索;在大力提倡创新和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全社会无疑应该给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更多重视等等。

这些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其背后依靠的是大量高水平人才。作为培养和选拔了大量人才的中国学校教育和高考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要与教育发达国家并肩,更需要坚持教育改革前行的步伐。

立足自身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借鉴世界有益经验,相信中国高考制度和学校教育水平将会继续提升,为中国、为世界培养更多可用之才。据新华社电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