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主角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挖掘1%有料青年影响99%的人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赋启青年发展中心创始人周颖。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青年是一群愿意去探索、去挖掘、去思考、去辨析、去找寻意义和价值的人。青年的可贵之处,远不在甚嚣尘上的欢乐,而在能够寻根问底的承担。所以,我们想集聚这样的‘青年’,一起去找寻挖掘真正属于我们的使命。”周颖在赋启青年发展中心的手册上,写下了这段感概,她是赋启的创始人兼执行主任。赋启致力于助推优秀青年成为领袖教练,积极影响青年族群,进而正向改变世界。周颖感到在公益中不但帮助了他人,还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支教山区 埋下公益教育的种子

周颖本科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进入地产行业工作。四年后,为了自我提升,2008年,她来到复旦大学攻读MBA。

这改变了周颖的人生轨迹。“当时从未想过毕业后会走上公益教育的道路。”她笑着说,“20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和华南雪灾,自己也参加了相关社会活动,为灾区出一份力。”当年,周颖进入复旦后,很快就加入了管理学院爱心委员会,而那年爱委会的招新人数非常高,大家都想为社会贡献力量。"

当时,爱委会以助学服务为主,同学们募集善款,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周颖和成员审阅助学金申请表时,发现其中写满了苦难:爷爷受伤,父亲去世……选择资助对象,往往成了“比拼苦难”,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想法:去当地看看这些孩子到底什么样。

于是,他们组织了“我很棒”夏令营,周颖和同伴志愿者来到宁夏西吉,他们开展了系列课程,让孩子们发现最好的自己。他们发现孩子们脸蛋上都洋溢着笑容,而且聪明伶俐,富有创造力,周颖感概地说,“这个活动改变了我们自己。”此外,“很多支教团队在离开山区时都会面临孩子对于志愿者会否再来的询问。”她回忆道,自己和同伴告诉孩子,“我们也许不会再见面了,但相信下个路口可以遇到彼此更好的自己。”

而更令她动容的是,在此后的Diggers项目中,她遇到了曾经在宁夏支教的孩子张宁,如今,张宁已升入大学,并成为了Diggers的志愿者,她觉得自己曾受过帮助,想传递这份关爱。周颖说,“这是教育最神奇的地方,让我感到人生有多种可能性。”

挖金挖煤不如挖自己

开展Diggers项目 培养青年领袖教练

毕业时,周颖和几位支教伙伴想继续开发青少年素质教育课程,出于打造课程的想法,他们在NGO和商业机构之间,选择成立一家商业组织,专门提高青少年领导力,同时每年举办一些公益项目。他们在课程中,设计了不少互动环节,需要许多青年教练来引导孩子。同时,团队还会开展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这需要更多人手。

而且,还有些大学生告诉周颖,他们虽然饱含热情,希望以公益方式帮助他人,却十分困惑,不知该如何服务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周颖和伙伴开始创办“Diggers青年领袖教练计划”。2011年春天,“Diggers青年领袖教练计划”开放了首个训练营。据了解,Diggers旨在帮助18-24岁的高校大学生,通过一系列应对课程、项目,以及多元化的体验和实践机会,培养具有领袖气质和青年影响力的大学生。通过培训与体验,激发有志青年内在优势,挖掘领导力,提升助人者的教练心态与技巧,使其从简单的公益热忱转化为专业的志愿者能力。

Diggers每年都有几次招募季,每一季招募36个想要成为青年教练的大学生,他们进来后会接受三天青年领袖教练营,挖掘自己。“我觉得做公益可以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如果发现自己的梦想和公益有契合点,能以更丰盛的内心去做。”周颖认为,公益不只帮助别人,更是帮助自己。此外,Diggers还包括黑衣人——专业教练培养等阶段。

周颖说,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培养更多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使他们掌握教导技巧,了解如何引导和陪伴孩子。“大学生的能量最丰富,而且帮助别人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自我。”她说。

Diggers意为挖掘者,周颖坚定地说,“挖金挖煤不如挖自己,每个人都怀揣宝藏,服务别人也是在找寻自己。”

2013年,赋启青年发展中心正式在上海市杨浦区注册成非营利社会组织,推动“让助人者更专业”的核心理念。周颖将其定位为“TTT”机构(“Train TheTrainer”,培训培训者),旨在赋予学员们 “能量”,并由后者“启迪”更大范围的青少年。“我们觉得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做决定,别人能够做的是启迪,给予成长和陪伴。”她介绍说。

Diggers是年轻人的实验室

运营社群 关注大学生群体

“Diggers青年领袖教练计划”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谈及关注这一群体的原因,周颖表示:“大学生既有时间又有成长需求,而且愿意做整体规划,对于服务项目而言‘长情是最好的陪伴’,至少需要持续一年,而不是蜻蜓点水,那大学生群体最有可能实现。”此外,许多大学生刚入学时比较困惑,而加入Diggers,可以和同龄人一起创造社会价值,自助助人,既能帮助他人,又能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大学生中,Diggers确实非常受欢迎,“作为公益组织,想要开展有关年轻人的活动,就要符合他们的调性,让90后觉得有意思。”周颖说,“其实人人都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事,而公益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可以更有创意、更快乐地去做。”同时,项目的参与感能够点燃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而影响他人。

此外,她感到Diggers像一个社群,每个人都在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一个安全的实验室,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对错,也没有人会被认为是奇怪的。”她认为,Diggers学员都比较有想法,他们的能量被激发出来后能够影响更多人,“抓住年轻人的活力,让他们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已培养1000多名青年领袖教练

用年轻的心做一辈子青年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Diggers已开展20余期,培养超过1000名青年领袖教练,覆盖全国超过200所高校,直接实施及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间接影响近5万外来务工子女。

从地产跨界公益,一路走来,周颖也曾磕磕碰碰。“困难碰到的多了,就不觉得困难了。”周颖说,社会组织的诞生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这涉及方方面面,社会组织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处理,但目前社会组织给予员工的工资待遇并不算高。“我们需要最好的人,但提供不了最好的薪水。”她表示。而如何留住好的人才也是很多社会组织探讨的话题。

此外,还有人说赋启所从事的青年发展领域属于锦上添花,为什么不去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对此,周颖认为,其实现在有很多专业机构在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这当然很有必要,但将来社会上会产生许多意见领袖,他们能够影响更多人,而赋启正是在挖掘有料青年,培养青年领袖教练,希望这1%的青年领袖,能够影响99%的人。

“耕耘了六年多,身体是疲惫的,但内心越来越有希望,未来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光明。”她表示,路需要一步步走,如今,看到1000多个diggers愈加成熟、具备影响力,而且有更多人活跃于公益领域,使自己感到桃李遍天下,非常有成就感。

“跟着青年人一起成长,就是跟着祖国的未来一起成长。”她说,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青年发展可以耕耘一辈子。希望赋启能够成为本土最棒的大学生公益机构,影响更多大学生。同时,赋启团队梦想将来成立一家基金会,在更多城市建立区域中心,资助大学生公益类社团,给予他们稳定的资金、资源、培训等,让他们可以更无后顾之忧地做公益,也让公益辐射到更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周颖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公益将迎来较好的前景。“最好的公益是把自己机构所属的领域做到消失,那表明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国内有很多人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而且公民的意识不断觉醒,很多人都愿意募款来帮助别人,“当每个人都开始关注公益,那么公益领域一定会有长足发展。”

人物点睛

周颖,2004年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入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复旦求学期间,她加入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爱心委员会,并担任爱委会主席,和伙伴策划“我很棒”支教夏令营。毕业后,周颖担任爱委会理事。2011年,创办“Diggers青年领袖教练计划”项目,2013年,周颖和伙伴成立赋启青年发展中心,担任执行主管。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