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脸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数学博士走进中学母校接过恩师教鞭

穿班服 讲段子 让学生爱上数学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数学博士为何要做中学教师?王伟叶的回答是:“我比较离经叛道。”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1997年,80后王伟叶进入控江中学读书,他的身份是一名高中生。2009年,他从复旦大学读到博士学成归来,再度踏入母校,他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很多人认为博士当中学老师不免有些大材小用。他却淡然一笑,认为自己恰恰是受了恩师许敏的影响。

1997年,在控江教数学的许敏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对教学的执着已经感染了底下坐着的那个孩子。当8年后,这位学生成为自己同事的时候,对教学的热爱仿佛在上演轮回。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许老师并不是以应试为出发点,他关注的是学生真实的成长,让他们看到数学这门学科是有趣的。”“我被他的精神深深折服,也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七八年前的上海,博士当中学教师的确是一个大新闻。在同学和老师眼里,王伟叶无疑是学霸,即便在高手如云的7年一贯制试点班里,他的学习成绩始终排名班级第二。因为获得了某重量级数学竞赛二等奖,他曾有机会保送北大数学系,却婉拒了这样的良机,选择了复旦大学。“当时很多人看不懂包括我的父母。但这是我个人的选择,幸好,我的父母很民主。”

从本科一路保送到博士,王伟叶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毕业那年他的选择却再次让周围人跌破眼镜:返回母校任教,就像当年许老师回到母校一样。

“你当年为何没留在大学里呢?”“这些问题很多人问过我。我比较离经叛道。”说这话的时候他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表情,半开着玩笑。

他随之正色,做了推演: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我对留在大学里走科研道路的意愿不是很强,有很强的母校情结,我喜欢教书……

作为“数学天才”,仿佛没有什么难题能难倒他。但进入中学后,王伟叶才感知到了教与学的巨大区别。初为人师的王老师一开始很困惑,“自己知道和让学生知道不太一样,我试图以学生适应的方式将知识点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明白各种方式方法。而并非学的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在言谈中,王伟叶并不避讳自己受许老师的深深影响。“许老师和我一样,也是进控江中学读书,一毕业就返回母校任教。这些年来,他没有担任行政职位,只是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有的目标就是教出好学生。事实上他拿到的所有荣誉都是学术荣誉。我被他的精神深深折服,也想成为他这样的人,把自己生平所学传授给学生。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接我的衣钵。”

“你觉得许老师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王伟叶接不上话,他想来想去用了潜移默化四个字来总结。“我没想到数学还可以如此严谨。许老师上的课非常吸引人。学生是否服一名老师,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学术水平。”

“许老师并不是以应试为出发点,他关注的是学生真实的成长。他并不会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潜力,让他们看到数学这门学科是有趣的。”王伟叶说。

和师范毕业的教师不同。很多人觉得王伟叶的上课套路有点不走寻常路。他倒不以为然,“当老师和医生一样,光看教学理论的书根本教不了书。我已经将各种方式内化在了心里。”

“他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自己钻研出来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常常,我们看到他站在黑板前,蜜汁自信。”“我们有自己的班服,很多时候他会穿着班服,外面套件背心来上课。”

在学生眼中,王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另类”。王伟叶所教的第一届毕业班的学生杨佳颖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会用饼状图、折线图等图表给每个同学做一张“体检报告”,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简单题、中等难度题、难题做错率一目了然。“不仅如此,他还采用大数据的方式给班级每个同学的每个科目都做了饼状图。这种方式非常直观,但这么做的工作量非常大,也就是说,他给我们的每道题都要做精确的统计,出一张分析表。”

一般老师会找习题集出卷子,但王老师的试卷,上面每道题都是他自己出的。杨佳颖所在的班级是控江的第一届创新班,其他班的同学下课后有2张卷子,但创新班的学生反而只有1张卷子,每天只有5道题目,作业量并不多,但每道题目都把所有知识点都涵盖了。

为了让学生利用好课余零散的时间,王老师每天还会给学生设计有趣的三道题,被学生戏称为“小三道”。就连上课的教材也是他自编的,上面的内容甚至还涵盖到了大学数学分析。

2016届的学生赵彧锋透露说,王老师不仅有一套自己的教材,课余还会去开发一些软件。传说中的立体几何图形用电脑三维图形一经展示出来,就让想象成为看得见的“实在”。

学生田园如今已经考入同济建筑系,但昔日的她对数学有心理阴影。“上王老师的课非常轻松愉快。他不会强调说通过做很多题目来巩固知识点,而是把很多原理讲透彻,让你知道做这道题背后的道理。就像公式一样,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既成事实,知道推理过程可能对做题没有任何用处。但他会让我们知道背后的原因。”

另一位学生楼宇晖认为,王老师上课有自己的一套风格。“他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不是所谓的科班生。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自己钻研出来的,没有很多教学理论技巧,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常常,我们看到他站在黑板前,蜜汁自信。”

王老师对学生的问题是有问必答,婚前的他加班到八九点钟是家常便饭。有一天,这位钻石王老五终于找到了人生伴侣,得知这一消息,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了一堆祝福的话,给他一个大惊喜。

学生眼中的王老师时而让人敬畏,时而又和学生打成一片。“他喜欢给我们拍照。记得第一次班级见面的时候,他会把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介绍录下来。我们有自己的班服,是同班同学自己设计的。很多时候他会穿着班服,外面套件背心来上课。”赵彧锋说。

楼宇晖透露说,王老师特别喜欢讲冷笑话。“有的时候他自认为好笑的段子我们却根本听不懂。每到此时,他会装作非常惊讶地说,‘啊,你们连这个都不知道?’他上课时的表情很丰富,直到现在,我们还有很多他的表情包。”

前不久,王老师在上海基础教育助力“新秀”教师教学展示与教学论坛上开公开课,在网上直播,这一消息一时之间在学生中炸开了锅。甚至还有一位同学写了代码,把直播的内容保存下来。

“现在的学生说的有些梗我接不上,我说的他们听不懂。我不太喜欢和他们说鸡汤,只说事实。”“我选择这份职业很大的原因是,希望看到学生成长,这样我的付出才算是得到了回报。”

从2009年执教到现在七八年了,当了7年班主任。王伟叶并不避讳,自己也曾有诸多困惑。这位满脑子装着数学公式的典型的理科生承认,他对学生心理不是特别了解。“很多时候我喜欢就事论事,但也许有同学找我聊天只是为了求安慰。能进控江的在初中时都是尖子生,但在一群尖子生里,也会分出高下,有些同学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这时我会告诉他们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一样,人和人是有差别。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不如别人的事实。还有的同学初中时很刻苦,但到了高中却不太用功了,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感。我不太喜欢和他们说鸡汤,只说事实。因为在我看来,鸡汤不解决问题。”

身为80后教师,这些年带的学生年龄从90后到00后。王伟叶也感到与学生的代沟越来越大。“早些年带的学生,有时候我说一些流行语的时候,他们会说,‘啊,老师你连这个都知道呀。’但现在的学生说的有些梗我接不上,我说的他们听不懂。”

身边不乏有因为经济压力而离开的老师,尽管教师收入不高,但王伟叶并不在乎。“我的爱人很理解我,我们都属于对金钱看的不是很重的人,讲究随遇而安。

作为杨浦区的第一位博士中学老师,王老师在圈内已是小有名气,但他却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名声比实力强很多,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我选择这份职业很大的原因是,希望看到学生成长,这样我的付出才算是得到了回报。”

征集小人物

如果你的身边有绝不渺小的小人物,如果你有不凡的凡人故事想与大家分享,请与本版联系:qnbxiaorenwu@sohu.com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