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迎“20岁生日” 4K修复单元首个片单昨日公布

让经典重获新生 令影迷享受盛宴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迎来自己的20周岁生日,而相较于国内其他新创办的电影节,它的分量和影响力不言而喻,但更让人称道的,是它的服务意识:除了竞赛单元,它的展映单元影片之丰富,甚至将今年电影节的持续时间增加到了创办之初的10天;它的4K修复单元,也一直在践行着作为国内最知名电影平台的责任感,让经典影片重获新生,让影迷享受盛宴。

文化含量十足的修复

昨天,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公布4K修复单元首个片单。这份片单集纳了一批影史经典、名导佳作,堪称重磅。今年6月,观众即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大银幕上重温经典,享受老胶片经过高科技修复后焕发出的全新魅力。

片单中包括反映人民勇敢追求自由的《阿尔及尔之战》,有展现大城市中产阶层焦虑的伍迪·艾伦代表作《曼哈顿》,也有描绘意大利平静农村生活的《木屐树》,有吕克·贝松把温情与冷酷融于一体的动作经典《这个杀手不太冷》,也有他耗资巨大的欧美科幻名片《第五元素》,另有日本女性主义导演沟口健二两部代表作《残菊物语》与《雨月物语》。

自2013年开始放映4K修复电影以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4K修复单元已经成为影迷们享受昔日经典的最佳选择之一。区别于年久失修的老胶片效果,4K修复版影像清晰锐利,修复技术尽其所能还原当年拍摄的真实画面,相当于拂去了经典电影身上那一层被岁月遮掩的尘埃。而让观众在现代观影环境中欣赏这些电影史上的瑰宝,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传播电影文化的使命之一。

此前,著名导演吴宇森早年的作品《英雄本色》也曾入选过修复单元,而他本人当时对此就非常激动:“几年前,当我听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修复中国经典’项目时,我很感动,修复经典电影是对优秀文化遗产的拯救,是每一个电影人对电影事业的责任。”而现在,这一修复范畴,早已扩大到了整个人类电影宝库。

影史里程碑式佳作入选片单

上周,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公布了备受期待的官方片单,在今年入围“主竞赛单元”片单的电影中,没有出现中国电影的身影。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莫当时表示,今年一共有29个国家的电影入围,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中国电影却暂时缺席,他认为是“中国商业化、多元化的电影越来越多”、“中国电影正在艺术电影之外拓展”。他的话,曾在中国国内电影界引发过讨论,是不是中国电影真的过度商业化了,让艺术电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讨论的结果并不重要,但作为中国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却在努力让自己的艺术含量更高。近日公布的首个片单——经典单元片单,就汇集了众多影史里程碑式佳作,包括“蒙太奇之父”谢尔盖·爱森斯坦诠释蒙太奇精髓的《战舰波将金号》、英国天才导演德里克·贾曼的经典之作《卡拉瓦乔》、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弗里茨·朗的成名之作《三生计》、日本鬼才导演铃木清顺的新潮黑色电影代表作《东京流浪汉》等等。

而懂电影的人都知道,经典单元首批片单中的四部影片,每部都可以说是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里程碑式作品,它们有的是确立蒙太奇手法的范本,有的创造性地应用了油画与影像高度融合的拍摄技法,有的是风靡百年的奇幻巨作,有的甚至革新了黑色电影风格,无论是在电影美学或电影形式上都给后辈带来巨大的影响。

据悉,今年的电影节在6月17日-26日举办,本届电影节除了实行改为10天的办节日期之外,还将迸发不少创新的火花,其中包括电影创投项目的升级、单元活动的增加、市场合作的拓展等,以便迈入弱冠之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能成为更成熟的“青年”。

■A14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