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全国超九成出版社涉足少儿图书领域

出版社为何不再“术业专攻”?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出版社“玩跨界”究竟为哪般?早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公布一则数据,全国582家出版社起码有546家在出少儿类图书。在中国,各家出版社其实都有自己的定位,也有自己专攻的出版领域,现在有这么多家出版社挤到童书领域,这也就说明,不少出版社在“玩跨界”。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务正业”行为,而这已成为出版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术业不再专攻:做经济的做起了童书

582家出版社有546家出版社在做少儿类图书,这个数字确实是令人吃惊。众所周知,中国有一些少儿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比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等,上海则有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些少儿专业出版社数量大概只占到582家出版社的十分之一,而事实上,现在出版社十之八九都在做童书。

在中国出版界有这样的一个传统:每一家出版社都有自己致力运作的一个出版领域。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那当然以文学图书出版为主,上海译文出版社当然是以译介外国文学经典为主,机械工业出版社以工业图书为主,法律出版社以法制图书为主,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健康医学类图书为主等等。这样划分的好处就是所谓“术业有专攻”,每家出版社都有自己专注的领域,把各领域的图书出好,中国的出版事业也就蒸蒸日上。事实上也已经有了这样的效果,而也因为如此,中国的出版社才会这么多。

可现在来看,这种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玩起了“跨界”。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不久前一家原本以出版经济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就成立了童书出版部,做起了少儿图书的买卖。而不光是“跨界”童书领域,还有做工业图书的做起了小说,有做小说的玩起了学术,当然还有做外国文学的做起了中国文学。

为何“玩跨界”:为生存,追逐经济效益

出版社不再坚守自己的传统,由老本行而“跨界”到其他出版领域,这其实原因很简单:追逐经济效益。那么多出版社挤破头也要挤到少儿类图书领域,就是因为童书恐怕是近年最火爆的图书门类,书店里人最多的就是少儿图书专柜,书展中人气最旺的就是童书展。随着阅读观念的改变,家长为孩子买书可谓不惜成本。于是,童书也就成为了很多出版社眼中的“肥肉”,成为了争食的对象。

事实上,仔细分析出版社的“跨界”行为,大体可以看到这样一条规律:出版社的老本行(比如工业图书)效益不佳,而“跨界”的领域往往是人气爆棚(比如童书),于是纷纷而动。一家因为“跨界”出版而引起不小争议的出版社编辑告诉记者,“现在这叫多元化经营,是比较时髦的事情。尽管出版社很多编辑心里也知道,这是‘不务正业’,但是为了生存,也只能拼一下了。”

很多明眼人都清楚,这么多年的出版传统是有其合理性的:一家出版社专攻一个领域,把这个领域做深做强,这不仅是图书出版的需要,当然也是一份责任。现在出版社心思活了,不再坚守本分,而是跟风出版,甚至在跟风之中放弃了本分,这当然是一种本末倒置,不负责任的行为。

出版人洪辉告诉记者,国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出版社只能出版某一领域的图书,事实上,一家专业出版社偶尔”跨界“一下也无可厚非,但现在把副业当主业,就值得警惕。“当效益不佳的时候,专业出版社应该反思,自己所坚守的专业为什么效益不佳,是社会问题?还会自己的出版问题?应该努力把自己的本专业出版做好。现在一看走下坡路,就立刻改弦更张,这又怎么能够体现一家出版社责任感呢?”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