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为学生开设《文化中国》课

运用“世界语言”弘扬传统文化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由林在勇主讲的课程《文化中国》在校内推出。    陈冬莉 摄

“文化如果只有历史的意义,没有当代的价值,那何来真正的意义?”“人不能有局限性,文明也一样。只有在世界的大熔炉里,才能孕育出更辉煌灿烂的文明”……昨天下午,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主讲的课程《文化中国》在校内推出,在接下去的课程中,除了共性的问题外,林在勇还将专门针对上音艺术院校的特点,与学生们聊聊“大艺术”的问题。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破解各类错误文化观念 辨析中国文化各种迷思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上海音乐学院正通过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办好思政理论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在遵循思政教育共同规律、借鉴学习其他高校经验的同时,上音注重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努力探索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昨天下午,学校率先推出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主讲的课程《文化中国》。

据了解,课程将运用案例分析,通过对各类错误文化观念的破解,辨析中国文化的各种迷思,正确地进行中外文化对照与关照,确认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建立起更加广博的中国文化新认识,从而增进民族文化自信,正确引领大学生精神思想,帮助当代青年更好地实现精神成长,以适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要求。《文化中国》课程预计将推出6至8讲,全部由林在勇亲自授课,并穿插与学生们的互动和讨论。

林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一个青年学子来说,哪怕只是对他们各类错误文化观念的一个破解,带来的可能却是一个很大的震撼和能生发出许多触类旁通的点。所以,他的这门课,讲的不在于一个个“知识点”,而是文化的根本层面。

“什么叫中国文化,无非就是古老的人群发明创造了一种样式系统,这个样式系统好使不好使,光荣不光荣,未来管用不管用以及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根本性的问题。”林在勇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比碎片化的知识点管用得多,唯有如此才会有真正的文化自信,而课程的设计就是要融入建立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

“共性问题不解决,思想问题上不去,在任何艺术的领域,同样是溃败的。”林在勇剧透,他将专门拿出一讲围绕艺术领域的存在的问题,此外,对中国文化的再认知过程中,也一定会重新塑造精神和滋养心灵,回归理性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追求。

“如果看着学生对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角度,新的自信力,新的精神,也因而变得更幸福更强大时,这是课程最大的价值。”林在勇说道。

运用“世界语言”音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林在勇还表示,其实,上音始终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发挥专业特色,运用音乐这一“世界语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去年,上音打造的原创音乐剧《汤显祖》,林在勇不但担任总策划,而且自己承担了歌词创作的任务,将古语和现代词汇有机结合,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让歌词如同一幅画,看着歌词,听着旋律,能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境界。在这位文学巨匠诞辰四百周年之际,上音深入挖掘传统文学与音乐精髓,并以现代形式加以呈现的立意,打造音乐剧的中国风范。同时,该剧以独特视角,表现汤显祖对人民的热爱,对人生处境的悲悯,对永恒价值的追寻,对美好理想的坚守。今年1月,经过修改打磨,该剧已经以歌剧音乐会的形式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近年来,学校还紧扣重大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打造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题材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反映“一带一路”民族文化风貌的多媒体音乐剧场《丝路追梦》、原创歌剧《一江春水》,一系列高水平舞台展演,将实践教学与本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高水平的实践平台。一大批学生走上中国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国家大剧院等高水平舞台,舞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过程中,同学们增进了对国家历史和民族命运的了解和认同。

艺术教育有其特有的实践性,从去年起,上音推出了“双实践周”教学改革,在每年上半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和下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各给学生们“放假”一周。让同学们尽情参与上述两项上海重大艺术活动,参加完活动,再来向学校申请学分。

教师们也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特性,上音主办的“长相知——方琼古诗词歌曲音乐会”上,方琼教授带领她的学生们将《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长相知》等近20首古诗词歌曲搬上舞台;杨赛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上,学生们为中国古诗词谱曲、吟唱。在课堂教学、艺术实践中融入经典诗词,不仅增加了学生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华文化精髓根植于青年人的心中,配上音乐的古诗词更方便传唱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社会辐射效应。

学校也鼓励青年教师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走向边远山区,通过采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今后创作奠定基础,通过志愿服务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浸润式的教育环境中增强优秀文化的感染力,这也正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和工作创新。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