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追思因病逝世的王武教授

他将育人课堂搭建在江河湖海上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弥留之际,他曾说:“回顾我这一生,我感到我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我是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称职的水产科技人员。”他是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科的带头人。近日,上海海洋大学为因病去世的王武教授举行追思会。当日,家属将王武生前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章赠予校档案馆,并设立20万元王武学业奖学金。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找不出一张能印制的单人正面照

王武教授的荣誉可以说上一箩筐,曾荣获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菜篮子十佳科技功臣、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荣获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科技入员;2006年评为上海市教学名师;2007年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2008年荣获首届全国兴渔富民十大新闻人物;2009年荣获农业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等。

他离世时,始终找不出一张能印制的单人正面照,学生只能从他参加的一次科技入户服务活动中的塘边合影里摘选放大而成。身穿印着上海海洋大学校徽的白色T恤,脸上洋溢着信心与丰收的笑容,这是他留给莘莘学子的最后印象。在弥留之际,他曾说:“回顾我这一生,我感到我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我是一个称职的水产科技人员。”

追思会上,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说:“他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用高尚的人格和‘能说会干’的实际成绩生动地诠释了‘立德树人’。”回忆起当年这位优秀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王武,无论是他的学生还是同仁,都一致认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水产专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者、承载者、示范者。

育人课堂搬到了江河湖海

据王武的学生、现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陈鹏回忆,1997年春天,正是乍暖还寒之际,他们一群年轻的学生跟着王武在孙桥养殖场做河蟹的人工繁殖实验,为了迎接蟹苗宝宝的来临,20多个水泥池,要在一天内配置好育苗盐水,从第一天拂晓接到送盐卤的车,到迎来第二个清晨的东方鱼肚渐白。彼时王武已50多岁,却和一群小伙子们一起刷池子、接水管、抬盐卤、配海水,饿了池边啃几口面包,渴了站着喝几口冰水,每每学生休息时,他却还坚持着,在一个一个水泥池间爬上爬下,挨个检查学生布置的充气石,看连接得是否牢靠,以防育苗期间脱落造成水体缺氧。当奋战24个小时一切完工时,王武才面露疲惫,蹒跚、吃力地爬下高出地面近2米的育苗池。

在青浦做人工繁殖时,王武在闷热潮湿的环境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挤卵、受精、布卵……他教学生要注意发育程度、受精情况、布卵密度、水温、溶解氧、孵化时间等等,事无巨细,严谨认真。他在科研工作中的观察入微,不仅让学生折服,更让他们受益终身。

王武的力学笃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和学生纷纷行动起来。由上海海洋大学组成的教授、博士服务团,深入苏皖等地农村答疑解惑,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民的池塘。

“王老师把服务养殖户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们,各地的渔村是我们最好的课堂。”王武的学生、上海海洋大学马旭洲教授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