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推广思路仍是只收服务费,押金将返还

模式缺新意 “共享图书”任重道远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共享”经济大热,很多行业都开始尝试“共享”,自行车、汽车,现在是图书。最近一些“共享图书馆”的出现了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但这热闹究竟是因为新鲜,还是真的物有所值?“共享图书馆”的模式究竟能走多远?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所谓的“共享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网络图书馆。模式是这样的:读者登录图书馆的平台(比如“借书人”),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然后支付押金和服务费,即可等候图书送上门。“共享图书馆”里其实本来是没有读者想借的这本书的,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些图书的信息,收到读者下的订单之后,他们就用读者的押金去购买相应图书,同时利用服务费来提供送书上门等服务。

和其他实体图书馆相比,在“共享图书馆”里借书来读没有时间限制,想什么时候换都可以。读者将书读完,只需自付费用将书寄还给“共享图书馆”就能收到押金。这也就完成了整个借阅的过程。有人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在平台上想借一本定价为48元的书,下单后显示,押金为48元(注明还书后返还),服务费为8.96元,总共需要支付56.96元。

“共享图书馆”被认为是处介于买书和图书馆借书之间的一种模式——买书费用高,闲置在家占用空间;去图书馆借书时效率太低,耗费时间,而“共享图书馆”似乎可以避免这些所有的问题。这种共享图书的模式推出之后,读者非常踊跃。以“借书人”为例,目前每月的借出量在2000本左右。

但是“共享图书馆”的模式似乎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其实在“共享图书馆”出来之前,网络图书馆已经出现。最有名的当然是青番茄借书网站。这些网站走的是“限时限量,过期交罚金,送书上门,同城服务”的路子,但是事实证明,这些路子未必走得通,第一批网络图书馆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虽然“共享图书馆”的经营者强调它们与早期网络图书馆有诸多不同,但就实质而言,“付押金借书”这一点是一样的。

虽然“共享图书馆”吸收了现在很多公立图书馆“你看书我买单”(读者可去实体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由图书馆买下,再借给读者)的做法,使得图书馆的图书符合时令,更接地气,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读者显然要在经济上花费更多。已经有读者指出,如果借一本书的服务费就高达将近10元,那还不如自己购书,现在一本电子书也差不多是这个价(虽然“共享图书馆”的经营者说,图书借的越多,服务费越低,但是既然要付钱,这便与公立图书馆的免费借阅形成了一种区别)。

说到底,要读者花钱借阅也可以,但就看能借到什么书了。如果是所谓的新书,只是比公立图书馆快了几个月,那未必能吸引读者掏腰包。但如果是市面上少有的珍稀品种,别处无借,独此一家,那对于有需要的读者来说,花再多的钱也是愿意的。但是从现在的“共享图书馆”来看,他们好像还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他们还只是停留在新潮阅读的阶段。

出版人章秦川对青年报记者表示,“共享”进入图书领域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对于推广阅读大有裨益。但是究竟如何“共享”,如何让“共享”质量更高,同时又使“共享”的模式可持续,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