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高校师生缅怀老校长、学术先贤、革命先烈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清明之际,沪上多所高校的师生们正通过多样的形式,既缅怀逝去的老校长、先贤,革命先烈,回忆他们的身教与选择,传承他们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家国情怀,又挖掘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刻文化内涵。

复旦五大书院师生纪念老校长

为表达对已故老校长的追忆和哀思,复旦大学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和希德书院分别组织开展“四月追风”纪念老校长祭扫活动,追思先生风骨,缅怀先生伟业,传承复旦精神。

据了解,马相伯先生名“志德”,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李登辉先生字“腾飞”,于1913年至1936年任复旦大学校长,很早就提出培养完善人格的教育理念,是复旦精神的创立者;颜福庆先生字“克卿”,是上海医学院的创办者,并将“不计功利,为社会,为人群服务”的理念在实践中发扬光大;陈望道先生字“任重”,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也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第一任翻译者;谢希德先生名“希德”,是复旦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校长,建树累累,开创了复旦大学与海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

其中,志德书院师生前往宋庆龄陵园祭扫马相伯先生之墓。书院自管会学生代表全体志德师生为老校长献上花篮,瞻仰先生不朽的精神之光。学生吴妙丹、刘煜伴随着《今生永相伴》的旋律,以“朗读者”的形式呈上了诗朗诵《大师马相伯》,带领大家回顾老校长毁家兴学、恢复震旦、心系国家的动人历史。

腾飞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们通过整理李登辉老校长的资料,表达对先生的缅怀和敬意。同学们认真阅读《李登辉传》,结合线上资料,了解李登辉老校长的生平事迹和他对复旦大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与此同时,腾飞学子积极开展线上纪念活动,结合学习内容将李登辉老校长的事迹进行推送,为老校长点亮蜡烛表示缅怀。

交大校园烈士墓前追思祭扫

在上海交大,烈士墓前的祭扫活动,激发着年轻学子们浓浓的爱国情怀。学生们来到校园内的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前,缅怀以史霄雯、穆汉祥烈士为代表,积极献身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真理探索传承的交大先辈,师生们还追忆了曾经在交大学习和生活过的钱学森等校友们的事迹。

这座有着120多年历史的老校园里——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全校之内先后有27位英烈为国为民献出生命。

每年,师生们都在校内墓园告慰长眠身边的诸位英灵,今年也不例外:他们来到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前,深切缅怀以两人为代表的献身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真理探索传承的先辈校友们。

全场肃立,师生们向烈士默哀。学校老领导毛杏云向当代学子介绍了史霄雯、穆汉祥在交大生活时的点点滴滴,事实上他们在上海解放的前一周,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在今闸北公园内。“我愿化为泥土, 让人们践踏着走向光明的前方”,穆汉祥烈士的这句临终誓言让到场师生潸然泪下。

一位参与学生表示,此次清明祭奠,将激励着交大学子继承先烈遗志,铭记历史重任。革命先烈们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的无畏勇气和百折不挠、勇于攻坚的进取意识都永不褪色,将激励交大青年学子奋发图强、锐意创新,踏上新的征程。

甲午战争之后,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亡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腾飞于祖国富强之日,约30万毕业生共同书写的校史就是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也是与民族强盛交相辉映的创业史,并一直书写至今。

华师大连续4年缅怀学术先贤

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里,孟宪承先生铜像前,一场简朴而庄严的祭奠仪式,吸引了众“90后”大学生的参与:师生们头戴柳条枝环,身着传统汉服,手捧一束素菊,通过诵读祭文、献上柳环、燃香祭酒、鞠躬行礼、敬献鲜花等,“追思先贤风范,传承大师精神”。

今年清明恰逢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我国现代教育家孟宪承逝世50周年,师生们通过这场清明祭礼,缅怀先生的高尚师德,表达“吾辈后生,践之行之”的决心。在孟宪承祭祀活动结束后,师生们还来到著名人口地理学家、“瑷珲-腾冲线”的发现者胡焕庸先生铜像前,献花奠酒,并为铜像佩戴柳环,表达胡焕庸科学精神生生不息。

据了解,在华东师大,缅怀学术先贤的清明祭礼已连续开展四年。此前的一个调查显示,相比很多其他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对年轻人的教育意义却相对比较单薄。

为推进中国高校清明文化活动,华东师大从2015年开始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江苏大学和上海社科院等6所高校院所发出“纪念大学大师,继承传统文化”的倡议,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我国高校举行清明先贤祭祀活动的已达20余所。清明节的先贤与学术大师祭祀活动,对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活动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