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问政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将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对标国际最成功的自贸港区 做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及建设推进情况。

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确立了“三区一堡”的新目标:即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对标国际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区

《方案》首次明确上海自贸区要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方案》提出了完整框架,对标国际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区,也是全球标准最为严格的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将在洋山保税港和浦东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设立,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国际枢纽优势。朱民介绍说,国际上好的港区各有特点,包括高度开放和高效监管相结合;政府与企业合作型管理;便利的、具有全球集散功能的运输条件,把空港和海港结合,如迪拜和新加坡。

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既要参照国际贸易规则,也要参照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且兼顾中国现状。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在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进行试点,不搞圈地运动,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是制度创新。朱民认为将要建设的自由贸易港区和目前的保税区最大的区别是“一线管理”的方式不同。

着力“三区一堡”与“三个联动”

发布会上,浦东新区副区长陆方舟介绍今年工作的总体考虑是:加快落实《方案》的各项试点任务,着力在“三区一堡”和“三个联动”上体现新作为。

“三区一堡”即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三个联动”即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区内改革与全市改革的联动。陆方舟表示,今年自贸区管委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深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加强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以及加强自贸区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等5个方面26项工作。

据介绍,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建设方面,浦东新区将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重点是推进“三全工程”,即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涉及104个区级审批事项,目前已有74个事项可以实现“网上全程,一次办成”)、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总共涉及171个事项,争取年内实现100%全区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通过政务云体系建设,实现各领域监管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

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重点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改革覆盖,尽可能把经济领域的市场准入审批事项以及其他非市场准入领域的审批事项一并纳入改革范畴等。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重点是完善市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推动“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向全区所有监管部门推广,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和建筑工程等领域引入责任保险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加强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信息公开清单“四张清单”建设,并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的发现机制等。

今年重点工作包括四个方面

今年重点工作包括四个方面:推进通关综合监管改革,重点是继续深化“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深化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探索将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从仓储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扩大到生产加工企业;全面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重点是按照联合国相关标准优化,并不断丰富功能;增强贸易航运功能,服务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深化大宗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平行汽车进口等业务发展,推动自贸区内“一带一路”国别馆商品与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丰富国际中转集拼运作模式,加强保税区机场区域与航空城建设的联动。

加强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积极推动落实“金改40条”,推动金融创新政策深化应用。重点考虑两个方面工作:深化国际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是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集聚高能级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科技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对民营资本和外资机构扩大开放,创新“一带一路”投融资服务;深化金融监管创新,重点是探索研究金融监管体制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业务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

此外,还要围绕与科创中心建设发展相关的产业领域,加强自贸区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发挥“双自联动”机制优势,推动优势产业能级提升。力争在3个方面取得突破:利用双自联动优势,推动重点产业能级提升,结合新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突破重点产业发展制度瓶颈,搭建重点产业研发转化平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要素配置功能,包括推进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规模化运营和功能完善,推动设立快速获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公安部“双自”人才出入境新政落地,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区内创新创业。

[盘点]

3年新注册企业数超前20年总量

上海自贸区建设3年来,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防范风险作为重要底线,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经济运行呈现活力增强。截至去年年底,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2万户,3年新注册企业数超过前20年总量。其中外资企业累计7806户,全市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在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数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实到外资大幅增长,从扩区前月均6000多万美元,增长到扩区后月均5.2亿美元。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办结境外投资项目累计1577个,其中中方投资额累计546多亿美元。

贸易便利化改革效应持续显现。去年全年,自贸区(120.72平方公里)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1700多亿元,呈现逆势上扬态势,同比增长5.8%,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1%。洋山港和外高桥港区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89.52万标箱,在高基数上略有上涨。

此外,自贸区有力推动了浦东转型发展。在自贸区建设的带动下,去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三产比重达到74.9%。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5%。扩区后的自贸区以1/10的面积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生产总值,以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1/4的生产总值。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