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华师大师生“停课”一天聚焦“奇点时代”

与极客“头脑风暴”激发创新灵感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多名校内外青年学者和“创客”代表,通过TED演讲的形式展开讨论。受访者供图

前天,华东师范大学全校师生“停课”一天,共迎首个校园主题日,这种历时一整天、“全校总动员”的活动形式开全国高校之先河。据了解,本次活动聚焦电脑智能和人脑智能高度融合的“奇点时代”,多名校内外青年学者和“创客”代表,通过TED演讲的形式展开讨论,激发跨学科式的思维碰撞。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首次以校园主题日集中举办

随着华东师大校长陈群与来自全校各院系的学生代表一起点亮时代极客之灯,华东师大首个校园主题日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时代极客师大创造”为主题,通过“一场高峰论坛、六场分论坛、千个项目成果”为呈现方式,以“上下联动、全员参与”为指导思想,旨在引导青年学生聚焦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目标,同时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引领同学加入学术科创实践行列,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同学进一步认识、感悟和践行向善向上、求真求实、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参与创新实践,探究共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除主论坛和分论坛外,本次校园日主题活动还特设了主题展览。设在闵行校区的主展览区域,展示出了华东师大2016-2017年国际高水平知名刊物发表记录的论文作者(学生)、2015-2017年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类活动高等次获奖者的优秀学术科研作品。此外,各学部、书院、院、系、所优秀项目,近两届“大夏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获奖项目,近两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夏基金”等优秀项目也是首次集中呈现。

记者了解到,校园主题日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据悉,4月13日和5月12日,华东师大还将迎来“阅读”和“艺术”两大校园主题日,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新平台、开创新模式。

青年师生,同台阐释奇点时代

华东师大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蒲戈光教授提到,自人类诞生至今,经历了认知、农业、科学、智能四场革命。我们目前所处的“智能革命时代”,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对人类来说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的当下,AlphaGo、“机器人作曲高手”、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强势进入人类的生活日常——我们必须意识到,机器能做的事,超乎想象。在蒲戈光看来,目前的很多职业,甚至在外界看起来较为“光鲜”的职业,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如律师、翻译、程序员、记者、银行交易员等。“旧行业的消亡、新行业的涌现,绝对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不过,蒲戈光强调,认知是一个自动化的感知、学习、思考与决策的系统,人脑认知较计算机认知而言,有两个优势——情感和学习。蒲戈光相信,“人类意识只有在有机体中产生”,而诸如想象力、创造力等与情感认知有关的能力,人类大大优于机器。而且,尽管机器也有学习能力,但和人类的学习能力相比,则相对机械、简单。

“基于这些优势,未来很多人可以从事设计、人文、美学、学术、信息等工作。而且,在人类的智慧研究下,‘反智能技术’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增长。”蒲戈光说道。

华东师大计算机理论研究所青年教师张逸中说,很多人觉得,我们学的专业知识似乎和真实世界的关联很小,甚至有些割裂。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学习时就习惯于割裂地看待各门学科,从而缺乏运用、转化、迁移知识的能力。

对此,张逸中强调,“STEAM”教育的重点,不是要鼓励人们获取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而是要“掌握各类学科素养,并内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面对强大的人工智能和未知的未来世界,人们有所恐惧是正常的,为了避免淘汰,我们必须掌握运用、转化、迁移知识的能力,明确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