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区委书记亲率招聘团赴清华北大等学府揽才

“不完美”的杨浦打动名校学子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北京专电

    2个多小时的招聘会吸引了不少学子慕名投递简历。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摄

这些年,杨浦完成了从“传统工业杨浦”到“创业创新杨浦”的完美转型,但却依然有很多“不完美”。3月15日开始,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率领杨浦史上最豪华的招聘方阵赴清华宣讲,宣讲过程中没有杨浦样样都好的自夸,而是自曝“旧弱小”,诚意揽才。昨天招聘团在清华设摊,开启了首都揽才的首站,2个多小时的招聘会吸引了不少学子慕名投递简历,甚至出现了排队咨询的现象。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北京专电

去年,杨浦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城区。在3月15日晚上的宣讲会上,李跃旗没有满足于杨浦的完美转型。而是诚恳地指出,杨浦依然有一些“不完美”。并主动向大家历数杨浦的“旧弱小”。他话锋一转,“正是这些‘不完美’,为你和我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今天杨浦的这些‘不完美’,明天都可能留下你奋斗的足迹、无悔的青春。”

可能很多北京学子都听说过上海,但未必听说过杨浦。李跃旗形象地将区域内集聚了10所高等院校,拥有五所百年大学的杨浦形容为“上海的海淀区”。

“虽然杨浦是上海最大的中心城区,但是和北京海淀区相比,我们的面积很小。但我们‘小个子’不定‘小目标’,我们有‘大志向’,我们立志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创新最活跃、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在宣讲中,李跃旗提到了落户在杨浦的摩拜单车、西门子、IBM等行业领军企业。还提到了在杨浦创业的“清华三剑客”。

事实上,杨浦区此举并非空穴来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要求上海继续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而杨浦用史上最有诚意的招聘团回应了习总书记的要求。

迎接远方的贵客之余,清华党委副书记史宗恺也向大家交了底。

“过去,留在北京和去上海的清华学子呈现数量级的差别,近年来,清华每年有近4000名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其中70%留在北京,我们快变成北京清华大学了,我们每年有150多名学生到上海工作,经过动员,如今到上海的毕业生数量增加了100多名。“史宗恺认为,这一数字还有潜力。“从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可见,清华的学生择业时,第一求个人发展,第二求社会贡献,这两项永远排在前面。我们曾有位金融硕士如果留在北京,可以拿到百万年薪,但他却选择去西藏工作。清华不是区域性大学,而是中国的清华大学,我们会动员优秀的学生到全国各个有活力的地方去创业和发展,作为创新创业热土的上海杨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给毕业生未来创业和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历练。”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不是北京猿人哦。在杨浦已经生活了8年了。”为了拉近和清华学子的距离,杨浦此次宣讲会特地请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89届校友、完美世界的总经理萧泓当主持,“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政府官员的演讲,杨浦真不完美,只有更多的清华学子加入它,它才能逐渐走向完美。”

听毕区委书记的宣讲,清华学子黄崇的评价是,“书记的口才挺好,印象中的繁华都市大上海和书记口中的旧弱小形成各种反差。但也让人感到了十足的诚意。”

[招聘会现场]

90后“老杨浦”找上门,听到乡音很激动

15日晚上和16日下午,杨浦分别在宣讲会后设了一场招聘咨询会,并在清华的招聘会设摊。吸引了不少清华和其他高校的学子慕名前往。

面试官走出摊位,为应聘者解惑

“好久没听到乡音了。太激动了。”1991年出生的韩乐阳是清华经管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也是长在杨浦,生活在杨浦的“老杨浦”。

听到小韩说起了上海话,作为面试官之一的杨浦区人社局调研员殷月梅也顺势讲起了上海话。“侬感觉侬有啥专长?”“我外语很不错,负责过不少外宾的接待,有一次德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到我们学校来,也是由我负责接待。”

当得知前一天晚上杨浦区区委书记亲自到清华宣讲时,小韩大呼错过了一次零距离面对面的机会,“啊,区委书记也来了,我长那么大还没见过区委书记。看来杨浦真的非常重视这次招聘会。”

在接受采访时,小韩表示,自己生在杨浦,对杨浦很有感情,且机关工作很适合他。

记者发现,除了本科生、硕士生外,这场最有诚意招聘会还吸引了好几位博士的光顾。由于人数实在太多,摊位前一度排起了队。最后,面试官殷月梅索性站起来,在队伍中随机回答大家的困惑。

“好年轻的博士啊。你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呀,我们上海也有一个交通大学。”殷月梅的一番话让廖同学觉得十分亲切。

“那么,你觉得上海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呢?”廖同学回答说,自己前段时间刚去过上海,看到街头人们悠闲地骑着摩拜单车,觉得上海的城市环境很不错,这是一座充满包容的城市。“你知道吗?摩拜单车就落户在我们杨浦。”

“本来还有一丝紧张,没想到面试官那么热情。”小廖透露说,自己一开始就对招聘会做了功课,直奔杨浦的摊位,谁知一开始队伍排得很长,她只能先去其他地方,之后再错峰咨询。

情侣双双来咨询,想要“在一起”

“请问我应聘杨浦的青年储备人才的话,可以落户上海吗?”户口问题成为不少学子关心的焦点。现场,清华的上海籍学生方鑫带着在人民大学读研的福州籍女友来咨询。“综合考虑下来,上海比较宜居。我想回到上海工作,现在我的工作已经落实了,在帮女朋友找。我觉得三年储备人才的机会很好,如果对职业规划没有太清晰的想法的话,不妨先试三年。"

记者了解到,类似方鑫这样,因为想要“在一起”考虑到杨浦工作的高材生不在少数。中科院90后博士生姜巍的男友如今在张江工作,她认为,机关的工作很稳定,很适合她。

“这些恋人在上海工作的应聘者指向性比较明确,比较稳定。毕竟,对于清华等名校学子来说,他们有很多公司可以选择,也有很多城市可以选择。”殷月梅分析说。

现场,面试官们为了了解应聘者的动机,与他们聊起了家常。“你没有问题了对吧,我有问题。你为何想到上海工作呢?”被问询的是山东大学的小蔡,她略一沉思,马上反应过来,总结出了三点。“我当年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复旦国政系,但因为分数线的缘故与它失之交臂,也因此我有了上海情结。第二,我是江苏人,上海离我老家很近。第三我学的是国际政治,到机关工作十分对口。”

来自清华设计系的张凯迪抛给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你们对招募学生的专业是否有限制?”杨浦区人社局公务员科科长周遐玮明确表示,储备人才的招募并不限专业,因为专业类别越多,机关的工作人员构成越多元越有活力。

“你有男朋友吗?”“还没有。”“怎么会?你长得那么漂亮。”这位1991年出生的才女笑称,希望未来在杨浦找到一个男朋友。

90后面试90后,分析利弊很投机

1990年出生的清华硕士研究生黄崇在宣讲会现场结束后的招聘咨询会摊位前一坐就是一刻钟。坐在他对面的是同龄的“面试官”小辛。因为年龄相仿,两人聊得很投机。

曾参与过福建扶贫项目的黄崇坦言,自己最想去的是街道。他希望下基层,和老百姓打交道。

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张晓禾虽说不是名校毕业生,但却有很多社会实践经历。面试官对她的情况非常感兴趣,还详细询问了她做过的“北京基层公务员生存形态分析”调查。对于杨浦区开出的14万元的年薪,张晓禾觉得十分满意。

周遐玮透露说,此次为了吸引优秀储备人才,他们的待遇甚至比公务员还要略高,但也不可能高太多。这是避免他们未来考上公务员后内心有落差。

杨浦区人社局局长李金刚表示,招人之后,最大的难点就是留人了,薪水留人未必是最优的选择。我们还希望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特别欢迎有志愿者经历的学生。这类学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杨浦区组织部部长黄红表示,杨浦此次揽才活动引进对象包括四个“3”:即30个青年储备人才岗位,30个教师岗位,300个企业岗位,3000个大学生实习岗位。未到毕业季的同学也可以考虑先实习,体验一下机关工作。

据了解,17日、18日杨浦招聘团还将分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举行招聘会,现场接受咨询、接收简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