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17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聚焦教师培养

在国家层面上设立“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工程

青年报特派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特派记者 刘昕璐

本报北京专电 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再次被提到日程上来。继去年两会期间围绕教育地区均衡化发展提出提案,今年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继续为教育积极发声,并聚焦教师培训及教师自身建设问题,他呼吁,在国家层面上设立“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工程,其地位应等同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陈群指出,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虽然国家投入大量经费,但相当一部分参训教师认为培训是负担,而非福利;虽然课程供给充裕,但其精品化程度远远不能和国际知名项目或企业培训相比;虽然培训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被反复强调,但专家拼盘式的培训比比皆是;虽然教师培训任务众多,但培训教师的培训者与管理者队伍却缺乏专业化建设;虽然有一些富于创意的培训或管理方法,往往是个性化有余,但权威性与普适性不足,缺乏令人信服的实证性与可复制性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陈群认为,需要建立所有参与方的动力机制,需要在管理机制、经费制度、培训师资、专项研究等方面拿出系统措施。

他提出,首先要将更多选择权交给教师,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建议通过“教育淘宝”之类的平台建设、引进体系外的培训项目,让教师掌控自己的培训经费(如以培训券的形式),可以跨地区,甚至跨省市地选择优质培训课程,倒逼教师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

一个好的体系,一定拥有良好的动力机制。每一个利益相关方都应有动力去为体系的健康发展作贡献。为此,陈群建议,研制面向质量的培训标准与收费标准,使“质量好回报高”成为现实,推动更多、更好的培训项目为教师服务。

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国家层面设立“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工程,变专家学者的“客串出场”为“全身心投入”。陈群发现,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很多学者们有着前瞻的理念、扎实的理论与引领性的实践,因此,他们往往成为教师培训中重要的专家资源。然而,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评价标准与教师培训可能产生的成果之间几无关联。因而,学者们在教师培训中的投入有限,往往只是“客串出场”——强调专家引领的教师培训项目往往只是依赖于专家的“拼盘式”讲座,难以产生精心设计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精品项目。

在陈群看来,国际上“英特尔未来教育”、哈佛的“为理解而教”、“逆向教学设计”等知名教师培训项目,既具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操作性,令业界叹服,其背后均有专家团队数年的全身心投入。为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设立“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工程,其地位应等同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列入学术认可序列,有效调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优秀师资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应抓紧建设面向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的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并推进相应的资质认证,进而“无证不可上岗”——凭借此举,将使大量的培训者与培训管理者主动进行专业学习,切实提高培训品质。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