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情人节保险大数据出炉

恋爱保险叫好不叫座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本报讯 近日,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保险服务平台推出了《情人节保险大数据报告》,此次《报告》将视线锁定在夫妻群体,称基于其十年的保险大数据积累所做,此份报告显示80后女性给丈夫买保障手笔更大,而喧闹市场好几年的恋爱保险,叫好不叫座,购买者并不多。

上海荣登兼顾浪漫与理智城市

对于相濡以沫的夫妻来说,选择用保险来表达爱意,更代表一种责任和守护。

报告显示,已婚夫妻投保人群中,年龄分布最集中是在30-34岁,占比27%,其次是35-3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家庭收入趋于稳定,经济实力和责任意识共同推动了为配偶购买保险的行为。

据悉,妻子为丈夫投保的比例约占会员数的54% ,而丈夫为妻子投保的会员数约为46%,略逊于妻子投保比例,报告认为这显示出女性更加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及风险。

从保费上来看,丈夫为妻子投保的年度单价为773元,较妻子为丈夫投保的986元略少。报告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丈夫在家庭中扮演着经济支柱的角色,因此对其所支持的保费及保障也相对更加健全,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女性更舍得为丈夫花钱买保障。

当保险成为夫妻双方对另一半表达爱意与承诺的“礼物”时,夫妻对于风险的关注只局限在于对方吗?

报告称对夫妻投保人群的购买行为及轨迹进行追踪发现,约有48%的夫妻用户首单是帮自己买、39%帮另一半买、13%帮孩子买。其中购买短险占比70%,一年期22%,长险8%。可见多数人认同最长情的告白莫过于“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而前提是“我”必须保证自己好好的。

《报告》还称在为夫妻投保会员人群中,上海凭借投保人数所在城域中数量最多而冲上榜首,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紧随其后。分析认为,这与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开放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恋爱险”为浪漫迎合噱头者不多

当保险引入互联网元素后,营销噱头频频推陈出新。每逢元宵、情人节、七夕等与爱情有关的日子,恋爱保险就相继登场,玫瑰、礼金甚至钻石等让此类保险充满了梦幻的粉红色。中国人寿、太平财险、长安责任、安心保险均于近几年推出了此类恋爱保险。观察此类产品可发现,恋爱保险只为牵手成功添礼,不为恋爱失败理赔,购买渠道也多为互联网,价格从百元至数百元不等,“添礼”要求也颇为苛刻,需保单生效三年后,恋人成功领证,方可领取相关礼物。

保险公司帮恋人们制定的三年之约,这为爱情作见证,还是为情侣们设门槛儿呢?该报告称,这其实是保险公司玩的营销“噱头”,据精算师统计,98.39%的情侣都会分手。

恋人们对于这种恋爱险其实也是看热闹和旁观者居多,据报告称实际购买率很低。本报记者在某知名第三方保险销售平台查看一只恋爱保险销售情况,尽管该产品位居财产险栏目下第一个,但合计售出不足6000份,紧随其后的“碎屏险”、“手机资金安全险”、“家庭财产损失险”销售均超万份甚至十几万份。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