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业太多 新学期推减负举措规范课外培训市场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陈晓颖

在参加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浦东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市委书记韩正主动同代表提起“孩子们太苦了”。昨日,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如何整顿净化教育培训市场,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市教委回应称,新学期开始后,将推出一揽子中小学“减负增效”的举措。

■A04

在参加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浦东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市委书记韩正主动同代表商议有关“孩子的问题”。青年报记者在会场内采访时发现,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如何整顿净化教育培训市场,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会场外,市教委昨天也回应称,将牵头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切实破解“减负”难题。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陈晓颖

现象

校内减负校外补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既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家长抱怨多、孩子抵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市人大代表郑惠强指出,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减负,然而“校内减负校外补”,许多学生迫于竞争压力和家长意愿,不得不在校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援引网上一个问卷调查数据,仅有10%的上海家长没有为小孩报名参加课外培训,有80%的一学期参加了1-3门课外培训,有9%的参加了4-6个,更有1%的参加了7门以上课外培训。调查显示,这些课外培训有一些是针对艺术特长类的,但主要针对孩子们的学习弱项。

市政协常委胡里清表示,《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有明文规定,应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还有待提高,高中生睡眠不足问题更为突出。“虽然上海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实际上收效甚微,普遍出现了‘校内减负担,课外加辅导’的现象。”

据胡里清介绍,“校内减负担”的表象也存在问题,学校的家庭作业表面上有所减少,但实际上为了让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升学率高,老师还是采用大量布置作业,大量做试卷,模拟考试题的办法。有些学校就发生了挤掉主课以外的教学课程,学生一般不上音乐课、体育课、自然科学等课程,这种培养学生的办法,违反学生成才的规律。“其实,上了‘课外加辅导’也不见得就能提高成绩。因为不明白自己上辅导班目的何在,导致一部分学生频频上辅导班,成绩不仅不见提高却反而大幅度下滑,许多学生依然深陷不自知。”

建议1

提高教师素质 变被动减负为主动减负

市人大代表、奉贤区实验小学校长金哲民非常赞同以真正减负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突破口。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推进等第制评价的速度与覆盖面,同时,增强课堂效率,而不是靠课后布置一堆作业来提升所谓学生对学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胡里清委员呼吁,上海应率先进行中小学生教育,乃至高考的改革,在高中、大学升学关键改革上,制定新的改革规则,比如,允许英语等科目一年内多次进行全上海水平测试,以分数高者为准。打破唯分数论的录取原则,考试教学大纲要公开,与教学相对应。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老师重之以德的考核导向准则。中考、高考录取应参考学生平时成绩及体育、德育成绩,而不是一考定终身。

他认为,减负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教师的水平是关键,减负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能让教师变被动减负为主动减负,每个教师才能具有适应减负需要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减负不减质量的本领。

市人大代表、松江第一中学数学教师姚萍建议,改善以分数评价教师的制度,让老师不再唯分至上。如此一来,会降低老师与家长给孩子的课业压力。

建议2

“开放课堂”缓解家长“加压”心态

市人大代表、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认为,现在很少有家长愿意说,自己就想将子女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事实上,焦虑、攀比也是造成很多人不断“抢跑”、校外补课情况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作为家长也要转变观念,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开办家长学校,是一种好形式。”胡里清委员认为,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也有义务积极参与,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的态度。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普陀区华阴小学校长冯迪认为,“孩子学得快、学得多,应该更多依靠饱满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大批次高强度的补课‘加餐’。”冯迪说,如今校方按照市教委要求的减负“组合拳”在逐步实施,并且立足课堂,让孩子们通过实践课程、兴趣课程、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

为了解决家长的顾虑,冯迪觉得要“打开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家长走入学校,在“开放课堂”上真正了解和体验学校的教育情况。对于家长普遍认为基础教育“喂不饱”孩子的问题,冯迪表示,“喂不饱”的情况会出现在部分学生群体中,因此教育减负更要“以人为本”。她认为,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在课外“加餐”可以扩大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但面对多数的学生群体,基础教育能够满足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要求。

郑惠强也有相似的观点:“教师管理方面,倡导教师更加注重完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课外有偿补课。家校互动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发展计划制定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不足,理性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参加课外培训,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建议3

对现有课外培训机构进行统一资格审查

郑惠强还建议,为改变当前本市课外培训市场多头管理、乱象丛生的局面,市教育主管部门应会同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工作,对现有课外培训机构进行统一资格审查。对于办学资金、担保金、教学区域面积、师资力量等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暂停培训活动,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未经批准跨区设立教学点的,暂停培训活动,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备案手续后,再允许其开展培训活动。

市人大代表丁明建议,要改变课外培训市场现状,一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规章要求,规范课外培训市场的管理,通过学校和老师,建立在校期间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实在在地开展教学工作,而不是“留一手,空一块”,让课外培训有空子可钻,有利益可谋。

此外,对参加课外培训的学生和家长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学有余力和家长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适当参加课外培训深造。反之就应采取不鼓励、不提倡的态度,以免加重这部分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改变目前“全家补习,万众培训”的不规范、不正常现状。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