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拯救斑马线”7个月造就千名文明出行卫士 青年“治城” 新年新奉献

    “拯救斑马线”将在新的一年里为交通文明宣传带来一阵暖风。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昨日,上海评选揭晓了10名“文明交通最美市民”,白领花容彦成为其中之一。之所以能得奖是因为她另一个身份——“拯救斑马线”行动负责人。

为了配合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这场由团市委、黄浦区团委等联合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开展的“拯救斑马线”白领亲子交通文明倡议行动去年在沪上持续了7个多月,前后有1000人次成为“斑马卫士”,宣传文明出行。

这场源自黄浦白领青年的“治城”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黄浦团区委的支持。去年7月,“拯救斑马线”不再只是黄浦区的活动,在全市8个商圈路口都开展了集中行动,

据悉,目前“拯救斑马线”形成了一支30余人的“斑花斑草”核心志愿者团队以及4个“拯救斑马线”微信群,每次活动都有青年参与者。他们表示,交通文明宣传之路任重而道远,而“拯救斑马线”想在新的一年为交通文明宣传带来一阵暖风,更想为上海这座有温度的城市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04

昨日,上海评选揭晓了10名“文明交通最美市民”,白领花容彦成为其中之一,之所以能得奖是因为她另一个身份——“拯救斑马线”行动负责人。为了配合市政府动员部署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这场由团市委、黄浦区团委等联合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开展的“拯救斑马线”白领亲子交通文明倡议行动在沪上持续了7个多月,前后有1000人次成为“斑马卫士”,宣传文明出行。

发起人之一施海燕在总结活动时深有感触,一个能吸引参与者持续参加的活动,除了定位明晰,策划团队“给力”外,政府支持更能让活动影响力“扩容”好几倍。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定位明晰 亲子互动孩子参与吸引家长加入

2016年5月起,每月第一个周日和最后一个周六的上午,在淮海路、黄陂路的商圈路口,巧的话都会遇上一群穿着“拯救斑马线”服装,戴“荣誉帽”,手持可爱斑马形状的交通文明“倡议书”手牌的孩子,他们向行人征集交通文明承诺,并向行人赠送带有“让”、“慢”等交通安全标志的铅笔以示“奖励”。

父母也可“竞聘”成为“黄浦斑主”,套上“斑马服”,“拯救斑马线”印在了滚圆的“肚子”上。每隔20分钟,“黄浦斑主”及“小斑马”就带领“斑马卫士”们“快闪”示范如何正确过马路。

每次活动需要二三十户家庭参与,名额都要靠“秒杀”。

活动发起源于2016年3月,上海开启了史上最严的交通大整治行动,希望运用法治方式破解交通管理难题。“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实践,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施海燕和其孵化的子社团“海有爱公益社”现任社长花容彦针对交通大整治思考起这一问题。

最终,他们设计了 “拯救斑马线”白领亲子交通文明倡议行动活动,定位也很清晰:以“小手牵大手”的理念为引导,通过“培养一个小交警,带动一个大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方式,增强全社会遵守交通规则、维护道路秩序的意识,提升全社会交通文明素养。

花容彦义不容辞成了每次活动的现场督导,志愿者现场签到,服装、道具发放,如何摄影、宣传,她都会“控场”。第一次活动,她还带上了自己5岁的女儿。平时还略感害羞的小姑娘,看到母亲示范了几次如何向路人宣传后,她拿着倡议书手牌,积极大胆地向路人宣传起文明出行,从淮海路、黄陂路路口一路出发,走到了新天地。“妈妈,下次有宣传还想参加。”女儿的积极出乎花容彦的意料。

活动定位为亲子,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重要性。“可能一开始是因为给孩子一个锻炼机会,父母是被动参与,但在活动过程中当他们产生认可感后,动员父母 ‘走出来’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花容彦说道。

据悉,目前“拯救斑马线”形成了一支30余人的“斑花斑草”核心志愿者团队以及4个“拯救斑马线”微信群,每次活动不愁没有参与者。就在“斑花斑草”群里,花容彦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这次缺人的话跟我说哦。”“孩子生病了,周末来不了,但我可以参加这次活动。”

团市委书记徐未晚表示,“拯救斑马线”采用亲子教育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推广方式,适合目前上海青年白领的生活模式和教育理念,能够长期有效地调动青年白领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遵守交通路口文明规范起到促进作用。

策划到位 公益活动时尚运作话剧表演做总结

“海燕博客”是个公益组织,它推动各社团自主筹建、自主运作、自主管理,并策划多元时尚的社会化公益项目。目前已拥有18个涵盖了文化、环保、交友、公益、法律、创投等领域的子社团。海有爱公益社就是其中之一。

现任社长花容彦早在2006年就加入了“海燕博客”,2008年她还是“左行右立文明乘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如今的海有爱公益社里,她和公益社骨干成员都是各行各业的白领,策划公益活动时,他们自然用到了市场营销技巧。

比如他们想到扩大活动影响力需要一个形象大使,但如果设一位素人形象大使并无多少作用,“既然是亲子,何不以卡通形象为主,还能互动。”于是,“黄浦斑主”形象诞生,他们还加入头像征集的互动,使活动人气“节节高”。

“人气最差的学生实践机构斑马学院正面临关门的危险,社团里仅剩的四名学生因不同的原因来到斑马学院,他们都想拯救它,唤起人们对交通法规的重视…… ”就在去年12月11日,《拯救斑马线》原创话剧在白玉兰剧场首演,“拯救斑马线”行动中的点滴故事被搬上了话剧舞台,近20位演职人员既有“斑马卫士”,也有通过网络海选而出。甚至为了这出原创话剧有长久演出的“生命力”,他们还配置了A、B角,一切既专业又市场化。

话剧的原创者是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的初二学生丁凌骏,他和身为“海燕博客”粉丝的妈妈一起报名参加过“拯救斑马线”活动,并成为其中最积极的志愿者之一。剧中除了呈现活动中精彩一刻外,也探讨到孩子在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补习班之间的平衡等问题,让身为“00后”的家长们有所触动。

听了一些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的反馈后,花容彦觉得这样的社会参与未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他们会迅速用心地完成自己的作业,留出打游戏、玩乐的时间参加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的能力对他们的学业也会有所促进。”

这是良性循环,也让更多家长看到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孩子的成长。 “‘拯救斑马线’行动没有组织化动员,完全是通过社会化动员方式,自下而上产生影响力。”施海燕说道。

政府支持 协调场地、人员扩大活动影响力

活动主题是“体制内”的,但参与的力量大多是体制外的白领,这是“海燕博客”成员为上海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这场源自黄浦白领青年的“治城”活动,一开始也得到了黄浦团区委的支持。施海燕介绍,活动举行地淮海路、黄陂路口的场地租用,物业沟通,活动物料提前的放置场所等,团区委都助了一臂之力。“另外我们每次活动都会请交警来给参与的孩子教授交警手势操,团区委为我们与交警牵线。”

去年7月24日,“拯救斑马线”不再只是黄浦区的活动,那天在全市8个商圈路口开展了集中行动,除了黄浦“主场”100余户家庭参与外,全市其他商圈口都有一二十户家庭参与。

施海燕表示,“拯救斑马线”的项目运作,实际在践行“政府搭平台、白领唱主角、新媒体互动、大众共参与”的模式特征。这档活动之所以能从黄浦区向外扩散,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市区文明办、团委、交通委、公安局、教育局等各个部门的支持,区域外多家社会组织也积极响应加入,“ ‘拯救斑马线’可谓是集结各方社会力量,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活动很难在全市产生影响力,升温力度也不会如此迅速。”

据统计,活动开展的7个多月来,“拯救斑马线”共开展了近20余场线下活动,400多户家庭1000余人次参与了路口交通文明宣传、“雏鹰夏令营”特别行动以及暑托班专场活动等。

在7个多月间,“海燕博客”团队一直在不成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志愿者谏言、擦出新火花,让项目更强。

他们表示,交通文明宣传之路任重而道远,而“拯救斑马线”想在新的一年为交通文明宣传带来一阵暖风,更想为上海这座有温度的城市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