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民盟市委建议:

鼓励民办教育 推进优质师资流动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相当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很有可能在“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选择生育二孩,从而带来人口的局部快速增加。沿海城市的郊区作为外来人口的集聚地,新出生的人口到达入学年龄后,必然会给这些城市郊区带来巨大教育资源压力,进一步加剧这类区域教育资源不足。记者昨天获悉,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民盟市委将提交《关于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强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的集体提案。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问题

区域及城乡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民盟市委调研了解到,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公共教育财力不足和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短缺的现象还会在一定时期和相当范围继续存在。目前中国的教育资源尚存在区域及城乡间的不均衡现象,尽管办学硬件设施正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教师这一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资源上,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调研还了解到,由于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均、数量稀缺的现状,以致“择校热”和“天价学区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愈演愈烈。

“如何均衡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涉及社会公平,而掌握学龄人口空间分布则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依据。”民盟市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建议

建立学龄人口动态变化的大数据库

大数据概念迅速成为影响教育领域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民盟市委建议,基于此,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所具有的收集、处理信息快速、高效的特征,建立各省区及大城市学龄人口动态变化的数据库,根据各地区生育及学龄人口的变化情况,及时将人口增长或变迁的信息实施网络化管理,在动态了解和把握学生人数增减的区域分布状况的同时,又可预测学龄儿童对学额的相应需求,为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科学布局,夯实超前规划和及时调整的数据基础。

民办教育的发展可化解财政的压力,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政府应继续大力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首先,引导民办学校秉持正确的办学理念,给予民办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励其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其次,通过督导不断强化民办学校的特色意识,鼓励其形成自身的办学风格;最后,政府可以根据民办学校的办学效益,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减免相应的税收。在沿海大城市,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宜加强督导和管理,依法取缔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办学质量居于前列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扶持,并定期进行审查和监督。

采用名校建分校或名校集团化的措施

民盟市委认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继续推进优质教师资源的均衡化。不妨借鉴日本教师的流动制:教师在同一个市、街区、村之间流动;另外是跨县级(相当于中国的省级)的行政区域流动,公立教师通常须实施流动,平均每六年流动一次。中国可基于各地的实际情况,鼓励区域内或不同区域间的教师流动,在教师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建立流动的激励机制,如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应不同区域的薄弱学校,依照教师选择的学校类型和流动时间的长短,进行奖励,并与其职称晋级挂钩。沿海大城市还可实行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外省籍毕业生去郊区的薄弱学校任教,对优秀毕业生适当放宽落户的积分要求或给予住房补贴等。

民盟市委认为,为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更高需求,可选择快速、高效扩大优质资源的路径,即通过名校办分校或名校集团化的举措,来缓解薄弱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首先,应处理好名校分校与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可采用地区教育部门分管的体制,以避免合作中出现良莠不齐现象,真正实现分校与“母校”相似的优质。行政部门要给予分校包括教师招聘、薪酬水平等各项事务的一定自主权,使优质学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其次,要立足各区域实际情况,结合名校的办学经验,探索出适合当地的名校模式,因地制宜,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最后,对于名校的遴选,不能以升学率高低、学业成绩高下等作为唯一标准,宜选择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并全面彰显办学质量的学校。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可以采取U-G-S的机制,即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的协同机制。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及专项资金的支持,使高校与中、小、幼等各类办学主体展开合作,以此提升教育资源效能,办好基础教育。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