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影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运火车票 现实与历史的闪回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图/文

    2004年1月普陀区体育馆,上海铁路局为缓解购票难、排队长等压力,首次租下体育场馆临时销售火车票。

    2008年春运,上海铁路局将临时的火车票大卖场搬回了火车站附近,在上海站和南站分别开设95个、80个售票窗口,方便旅客就近买票。

    2010年1月20日下午,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上一座拥有200个售票窗口的临时“大卖场”正式面向旅客出售2010年春运火车票。

    2011年春运,铁路部门推出了网上订票和电话订票,1月5日从不上网的民工王宝仓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网吧,希望能上网买到票,边上的一位朋友一直在教他如何操作电脑。两年后旅客们渐渐习惯了网络购票,火车票大卖场也就此取消。

    现在火车票代售点的预售期为28天,2016年12月21日应该进入节前车票的销售高峰,但在天目中路的一处火车票代售点,前来购票的寥寥无几。

■摄影手记

2003年我加入了青年报,2004年我就加入了春运采访的队伍,那是我第一次采访春运,到今年已经12年了。当时春运可都是社会的热点,而我们媒体也都把春运当做一场大仗来打。记得2004年的时候,上海铁路局首次租下体育场馆作为临时销售火车票的场所,而我们一群铁路条线的摄影记者也天天泡在那里,拍摄了许多购票者的艰辛。

随后几年,火车票大卖场经过了许多变化,每年的春运也都是我一年中最为重要的采访内容,除了相关部门的辛苦工作,旅客的买票难乘车难似乎是春运报道的永恒主题,而我们总是在设想什么时候这些老大难的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

2011年的春运我印象深刻,那年铁路部门首次推出了网络和电话订票,并且在网络和电话上订票要比售票处的预售期提前两天。这对许多不熟悉网络的农民工造成了困扰,王宝仓就是其中之一,我跟踪采访他两天,他又是去网吧又是买电话卡都没能买到票,最后他还是通过他最熟悉的通宵排队买到了票。随后,网络购票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大家首选的购票方式,火车票代售点也分担了绝大部分线下购票的压力,两年后的2013年春运,火车票大卖场取消了,我也失去了一个常规的春运拍摄的题材,甚至渐渐地,我开始淡忘春运售票曾经是一个新闻热点。

今天下午我一算时间,应该到了春运售票的高峰了吧,于是我来到一处火车票代售点,竟然发现里面一个购票的人也没有,过了几分钟才来了两个买票的人,整个售票点显得冷冷清清。拍了几张我就离开了,看来我这个铁路条线的摄影记者是越来越难做了,但我觉得这样挺好。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