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买贵买错买不到 看场演唱会好累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演唱会无票,一个如今让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现象。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随着王菲12月30日上海演唱会临近,她的天价票事件似乎出现了转折,从“炒到百万”、“几秒钟就卖光”到现在“加价能买”,这个市场里很多人都在目瞪口呆,实情到底如何?行业内知名的票务平台西十区CEO李明伟昨天就告诉记者说,演出市场问题多多,其中就包括了“票去哪儿了”、“价格虚高”、“定价靠拍脑袋”等。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前期惜售 后期难免积压

从一开始,王菲演唱会就打造了稀缺资源的概念,以她的“段位”只开一场,而且还是放在一万多人的奔驰文化中心而不是体育场,所以门票紧俏是必然的。但到了后面,各大出票渠道都拼命捂票,导致了市场上几乎无票可售,而仅有的“炫富”资源被消耗之后,大量的门票堆积,导致各大渠道又只能放开来卖,不过,几倍加价以所谓“礼包”形式出售的门票,还是销售不畅。

这也成了最近演出市场讨论的热点。著名钢琴家孔祥东昨天告诉记者:“中国目前很多习惯是什么贵就什么是好的,这个票价被炒作得当成了一个衡量艺术家音乐家以及音乐会的标准,其实这个是误区,我觉得我们要更多地欣赏艺术,用真实来作为一种衡量,票价高固然能够体现出艺人的价值,但是我更希望是说以一个平价的票让平民走向音乐殿堂,我崇尚平等的概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票价乱象?李明伟认为,是因为演出行业还不够发达,也不够透明,他列举了当下演出市场的七宗罪,包括:囤票、假票、票价虚高、忽悠、定价不科学、运作原始、没有行业标准。

“市场有它的规律,如果是一个很稀缺的、高品质的演出,那在价格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市场价值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当中不可避免的是有一些杂音,会有一些炒作,会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在里面,这个方面可能会影响一个市场公正性,这样的话可能受损的是粉丝,是爱好者,或者是这个产业良性的发展。”他说。

他还表示,从王菲演唱会票价事件,能看得出来票务市场的乱象,尤其是相对于目前同样极被看重的电影市场来说:“随着电商的介入,电影票价早就实现了公开透明,而且能够迅速买到,但演出票就不同,之前大家会发现,三天之内的演出票买不到,为什么?就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的运作方式很传统,也没有人愿意做尾票市场,主办单位也是叫苦不迭,因为门票再不销掉,就烂在手上变成废纸。”

需要尽早确立有效行业标准

谁也不否认,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下,演出市场会越来越庞大,事实上,它的真实体量已经超过了中国的电影票房。孔祥东告诉记者说:“这个行业不是朝阳行业,而是永久行业。”但他也同时表示,他刚刚在微信上写了一句话,说“在一个纷乱无序的状态当中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标准,这是势在必然的”,他认为,这个行业必须要有指标、标准,然后从中诞生一个公众多方都信任的,行业才能有长久健康的发展。

李明伟透露,他们的票房平台就在做这样的事,平台推出了一个“西十区演艺赛事热门指数”,“这是现场文化产业首个大数据产品,以2小时一次不间断刷新的方式,对国内文化演出、体育赛事和休闲娱乐活动的热门情况、行业热度、市场热度用指数的形式予以实时直观呈现。”

事实上,目前观众存在买票“盲目无头绪”、主办方难以摸清市场口味、票务渠道定价和打折不科学等问题,观众要么买贵买错要么就买不到,主办方的风险增大“坑多”,票务也经常无法利润最大化,这些都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三方共赢的局面。

“王菲的票价事件,当然只是一个个案,但是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也是好事,让行业更快清晰知道,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领域。”李明伟说,“一旦行业有了指数和标准,我相信未来类似这样的一百万、六十万的事情,就不太可能存在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