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乡土文化大展昨日举行

普及海派符号 让更多市民知道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群艺馆举行了“海上寻源——上海乡土文化大展主题活动暨颁奖典礼”,至此,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上海乡土文化符号评选和普及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5个多月的评选,上海的100个乡土文化符号日前出炉。这些乡土文化符号涉及5000年前的古文化遗址、本帮菜、上海剪纸、外滩、国际饭店、和平饭店、奉贤滚灯等各个领域。而昨天的乡土文化大展就是以图文的方式第一次向市民公开展示这些足以让人引以为骄傲的海派符号。

青年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来参观的有很多是青年人,有独自前来的,也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记者注意到,这些青年人对于像本帮菜、外滩、国际饭店、和平饭店这样日常所能见到的事物表示很熟悉,但是对于像广富林遗址、元代水闸遗址、奉贤滚灯这样的“遥远”的事物,他们感到比较陌生。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对上海乡土文化符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当现在“留住乡土”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共识的情况下,如何“留住”并且普及,这是一个新的命题。为了普及乡土文化符号,上海市民文化节的组织者这次做了大量全新的尝试。比如从评选阶段就采取了海选的方式。评乡土文化符号不是仅仅几个专家说了算,而是发动市民投票,先是区里选,后是市里选,每一个层级都尽量让市民深入地参与,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来提供自己眼中的乡土符号。

所以说,此次活动是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活动,通过市民投票,让他们在投票的过程之中获得传统文化的普及,并且对这些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仅仅是前期的参与还是不够的。还要让市民感觉到这些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命力。

这个传统文化集市由上海市群艺馆和一个民办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青果公益”共同主办。借助社会机构的资源来举办群众文化活动,这是今年群文工作的一个重点,如此可以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更为放大化,群众面也更为广泛,并且可以实现普及工作的常态化。青果公益负责人陈晋芳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及其相关产品现代化,一定要接地气才能传承下去。大家在现场看到的展品其实已经经过改良,都是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展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