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5家委办局到场与学生“面对面”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相关单位负责人聆听学生心声,回复学生需求。

    学生代表热烈讨论。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首次设立提案制度无疑是大会的亮点之一,327位正式代表提出的提案共计53件,每位代表都至少联署了一份提案。大会期间举行的提案交流会更是落实提案制度的平台,代表现场交流提案,市教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公安局等5家委办局到场与学生“面对面”答复,让学生的提案有了“回音”。

团市委表示,学联不仅要做青年的“传声筒”,更要做青年的“扩音器”,努力实现学联呼声与青年心声“同频共振”。

教育教学提案占比最多委办局全“接单”

关于解决高校快递收发问题的提案、关于增添上海公共交通学生卡的提案……据介绍,大会提案工作启动以来,收到来自本市62所高校、87所中等学校(含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327位正式代表提出的提案共计53件,涵盖了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综合保障等六方面。涉及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公安局等15家单位。

其中关于教育教学的提案有18件,占比最高,达到33.9%。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激励体系、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高中生生涯教育、教育制度创新等方面。部分代表建议恢复评选上海市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激励同学们的上进心。来自洋泾中学的学生代表张胤安在交流会上带来了“建议加强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提案。

10件有关校园生活的提案关注垃圾分类、智能校园、校园安全、校园管理和校园流浪动物安置、数据库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有代表建议完善校园移动信息化服务,做“互联网+”时代的领跑者,也有建议建立快递行业的管理规范,让快递收寄更加便捷高效。

有关学生组织的提案也有8件,占提案总数的15.1%。代表们关注学联联动、组织建设、国际交流、社团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志愿服务和综合保障类的各有6件提案,志愿服务规范化、服务认证多元化、高校医保完善、助学资格评定等都是学生代表关注的重点。另有5件提案有关公共交通。

提案提交后,后续反馈一度让团市委有些担忧,担心委办局不“接单”,但让他们意外的是,所有委办局都积极“接单”,并做了研究。

其中最快给到回复的是由上海理工大学提出的“关于妥善安置校园内流浪猫狗的提案”,只花了3天时间,有关部门就给出了书面回复。

据了解,最晚到春节前后,所有提案将都得到各委办局的回复。

垃圾分类建议与“相关部门”想法一致

高校的垃圾分类做得如何?提案交流会上,作为提案人,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会主席崔然提出的有关基于完善高校垃圾分类体系的提案引起了现场代表的关注。

上海平均每天要产生2.2万吨的生活垃圾,在“垃圾围城”时代,“垃圾分类”可以综合减少70%的垃圾焚烧以及填埋量。但他们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研等方式进行调研后发现,对于调查问卷中罗列的最常见的10种生活垃圾,仅有21%的学生能全部正确归类。

在对学校奉贤校区进行为期6天的实验后,12000人的校园内产生了12.3吨的垃圾,其中宿舍楼产生的垃圾占比82.6%。“于是我们划分两个区域推行两种方案,宿舍区进行垃圾激励回收模式,非宿舍区需要靠学生自觉。针对二手物品的处理,加大宣传,让学生知道垃圾去了哪里也很有必要。”

“崔同学提出的关于在校园内分区域不同模式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议,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区域的差异性,也与我们目前推行的生活区、学习区的方案不谋而合。”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处长徐志平感叹崔然等代表提出的建议与他们“想法一致”。

徐志平觉得,有关学校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和加强宣传教育的具体建议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垃圾分类的推进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积极参与,希望把垃圾分类渗透到教育体系中,能出现一批有示范意义的垃圾分类学校。也希望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为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出谋划策。”

徐志平的当场回复让崔然很开心,他觉得真正推进垃圾分类可能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学校有社团在做相关宣传活动,下一步学生会可能也会参与其中。”崔然说道。

他们所交的提案中有实地调研,也有详实的数据,并不只是表面功夫。事实上,这次学代会所交的53提案每份都是“干货”。市学联秘书处介绍,早在今年6月底前,此次学代会已经完成了代表选举,为的就是让代表们能充分利用暑假时间,为提案做调研。

9月,市学联又专门组织召开了提案培训会,让学生代表们结束调研后,学习如何撰写提案,“这次327位正式代表,每一位至少联署了一份提案,学生代表既关注了现实问题,也培养了履职意识。”市学联秘书处负责人说道。

普通学生带来公共交通提案获回复

“我曾在文汇路龙源路红绿灯交汇处亲眼看到一名骑电动车的学生和一辆转弯的私家车发生了碰撞。走访后发现可能与路口红绿灯设置有关。这次我带来的提案就是聚焦大学附近红灯时车辆右转与绿灯时车辆左行、直行分划的。”

提案人郑彦杰是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大二学生,在提案中,她提出了文汇新天地附近的红绿灯设置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要科学合理划分等建议。

郑彦杰是一名普通学生代表,没有“主席”、“部长”等头衔,却十分关注身边现象。第一次在几百人面前做提案交流,虽然紧张,但能有机会“发声”让她特别兴奋。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宣传中心主任丁斌在回复了郑彦杰的提案后,会后还专程找到郑彦杰,相互留了联系方式,邀请她有空可与交警相关人员交流,一起探讨红绿灯设置方案和后续落实情况。这样积极的沟通让郑彦杰觉得“很酷”,也会积极跟进。

关注公共交通的还有东华大学,提案人徐少东带着“关于增设大学城(以松江大学城为例)交通设施的提案”来到交流会,针对大学城的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前往市中心及其他区域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但与之匹配的交通建设却没有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他们提出“高峰时段,建议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临时性地为高校学生提供便利”等建议。

对此,市交通委的陶逸璞分析了目前位于临港、奉贤、松江等大学城的交通情况,也表示交通委鼓励并支持由学校牵头会同合法的运营企业及平台,基于学生出行特点,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高品质和有保障的出行服务。“比如各大高校之间、各高校与地铁站点间等,可以发展‘定制巴士’、‘商旅快线’等营运模式。”

另有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老师、负责人到现场,对学生提案进行回复、交流。

团市委副书记刘刚表示,首次设立提案制度承载着新形势下群团改革的责任和使命,本身是一种创新,但提案之后更关键的在于“交流”。设立提案交流会,为提案人和其他代表提供交流平台,“就如垃圾分类,现场所有代表聆听后等于上了一堂环保课,交流能让积极的事被更多人知道、传播,实现其价值。”

交流的另一方面是促进同学代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良性的互动交流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学生能理解政府推行的一些工作,同时学生有了诉求,政府也能做回应。”刘刚说道。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