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小剧场戏曲有戏无场很尴尬

长江剧场改造完成后上海将有戏曲专属小剧场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昨天,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拉开序幕。12场演出涉及京剧、昆曲、越剧、川剧、粤剧、楚剧、梨园戏、河北梆子等8个剧种。当然,受到关注的还有这个小剧场戏曲节所举办的场地。此次戏曲节所有的演出都用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剧场。众所周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除了作为大剧场的艺术剧院外,还有两个小剧场,专门上演小剧场话剧。可是,用话剧舞台上演戏曲,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尴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随着黄河路长江剧场复出装修,上海将有小剧场戏曲演出的专属剧场。

和去年第一届小剧场戏曲节不同,今年的演出场地没有了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戏剧空间,而只在话剧艺术中心举行,所以这种剧院与戏曲的反差显得格外突出。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话剧艺术中心的小剧场之前虽也演过像金喜全《草芥》这样京剧新编小戏,但是一直是以演话剧为主,舞台上所有的设置都为话剧演出度身定制的,而话剧演出和戏曲演出毕竟有很大的区别,有的甚至是不能调和兼容的,所以在话剧艺术中心举办小剧场戏曲节,多多少少有一点无奈。

这个无奈就是上海戏曲专属小剧场的匮乏。今天的“小剧场戏曲”也许不一定是小众而非主流的,也许不一定是先锋而实验性质的,也许它也不一定与商业化、与通俗化格格不入,但一定的是,基于它开放的空间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也基于它的“小”,决定了大剧场所没有的观演之间的化学反应。“小剧场戏曲”以其高自由度和包容度始终被创作者们津津乐道。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其实现在上海的戏曲专属剧场只有天蟾逸夫舞台,但是天蟾逸夫舞台有座位928个,是真正的大剧场。上海其实是没有戏曲专属小剧场的。

戏曲小剧场适合演小戏。小戏制作成本相对低,适合青年戏曲人才来进行各种尝试和试验。这也是上海要举办小剧场戏曲节的原因。现在小剧场戏曲作品是有不少,但是小剧场匮乏,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方。

不过,刚刚接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一职的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前天对青年报记者透露,位于黄河路35号的长江剧场计划年底开启整修,明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有望移师长江剧场。长江剧场前身是1923年建造的卡尔登大戏院,曾首映西片《卢宫秘史》,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人艺)、上海青话话剧艺术团常驻剧场,曾以演话剧而著称。改造完成之后,长江剧场将有两个小剧场,是专为戏曲演出而准备的,这也意味着,上海未来将有戏曲专属小剧场。

[链接]

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开幕

此次小剧场戏曲节旨在为青年戏曲创作人才创造接触青年观众的平台。编剧张静有《伤逝》,《四声猿·翠乡梦》两部作品参与小剧场戏曲节。早在2003年,昆剧《伤逝》已登上舞台,在当红小生黎安、沈昳丽演绎下,传统昆剧的特性被不着痕迹地化入近代戏表演中。2016年《伤逝》借小剧场戏曲节平台再度复排。

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昆剧团联合出品的昆曲《四声猿·翠乡梦》,是“又一群年轻人的奋斗”。剧本改编自明代徐渭同名杂剧,对人物定位与故事进行大胆改编。著名京剧女老生王珮瑜带来带来个人委约剧目《春水渡》,讲述了法海与许仙的故事。《春水渡》同样融入现代戏剧表现手法,被导演马千称为“莫名其妙”“光怪陆离”,不过王珮瑜强调,“观众最重要的是看戏、看表演,而且《春水渡》唱腔非常传统。”

除了上海本地原创,外地剧目同样高手荟萃。传统戏和根据宋元南戏遗存整理演出的梨园戏剧目也将亮相本届戏曲节,包括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刘智远》《朱文》《朱买臣》等。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