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在行动

上一版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生命,用另一种方式留在世界

“当我离开,愿爱留下”竞赛海报传递器官捐献理念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志愿者在各大高校的宣传栏张贴海报。

    青年报记者 梁超业 摄

    部分参赛作品

由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医务工会和共青团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开展的2016上海市“健康中国、美丽上海”公益广告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全市多家医院、高校等场所,随处可见活动的宣传海报。

在作品征集过程中,三张分别命名为《重生》、《传递爱与希望》和《生命,因你而绚烂》的器官捐献系列海报被华山医院送到了大赛组委会,参与活动评选。海报的主角是华山医院器官捐献形象大使、神经内科医生杨璐萌。作为脑卒中团队的一员,杨医生常常奔忙在神经内科病房和急诊诊室,她健康阳光的形象让病人们感到亲切,也因此感染了不少人。事实上,这套旨在推动器官捐献工作的海报本身就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别出心裁 海选海报主角

2013年底,启动器官捐献工作的华山医院希望更多的公众了解这项“生命工程”。2014年,他们制作了第一期两张器官捐献海报,当时的海报设计以抽象符号为主,比如双手托举爱心的图形等。去年年初,华山医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秘书长张明提出制作以医务人员为主角的人物海报,让普通百姓更能够接受器官捐献理念。

华山医院工会常务副主席苏家春介绍说,为了寻找合适的海报人选,在去年夏天举办的第十届华山医院职工文化艺术节上,他们设计了“生命永绽放”器官捐献宣传形象大使海选赛。经过两轮才艺比赛和情景剧表演的比拼,神经内科的医生杨璐萌从3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二期海报的主角。

于是,OPO小组于去年11月开始拍摄,今年1月着手设计海报,先后易稿7次。“首先,这是与器官捐献相关的海报,而不是普通的时尚类海报,在设计期间也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创意,但关键在于如何形象地表达OPO理念,其实这系列还有另外两张海报,但效果一般,就索性舍弃了。最后在今年2月,正式推出了这个系列海报。”参与海报设计的华山医院红十字办公室吴劼珉介绍说。

理念创新 传递人文关怀

据悉,这一系列海报共有三张,分别为《重生》、《传递爱与希望》和《生命,因你而绚烂》。在海报《重生》上,是女孩的两张脸庞,憔悴的侧脸旁是一张神采奕奕的面容。面容上的“重生”二字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一个正在消逝的生命,因为器官捐献,获得了重生,这两张面孔的对比体现了新生的意义。

在海报《传递爱与希望》上,是一位年轻医生的标准照,她微笑着憧憬未来——踏上神圣的医学之路,以爱的名义,让生命再度绽放,这是一份伟大的事业,值得用一生去追求。

海报《生命,因你而绚烂》展示的是一位身穿手术服的大夫,完成手术走向室外的场景,一股彩色的风吹来,仿佛为她带来了新生。

吴劼珉说,其实很多人不了解器官捐献,甚至听上去会感到有些害怕。这三张海报浓缩了医护人员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健康阳光的风采,同时,希望借此传播器官捐献理念。

海报在今年3月正式印刷,连同相关宣传材料,张贴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病房外、急诊以及门诊等处。“海报呈现的理念来自器官捐献协调员与病人家属沟通的体会。虽然说捐献器官是一件善事,其实与病人家属沟通时,这样的阐述还是有些苍白。如今,强调器官捐献能够让病人获得新生,以其他的方式延续生命。所谓‘当我离去,愿爱留下’,捐献者离开人世后,可以通过器官捐献,以另一种形式留在世上。通过海报来表达这样的概念,患者和病人家属的接受程度会高一些。”吴劼珉说。

自2015年1月1日起,亲属间活体器官和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成为供体器官主要来源。一年间,中国有2766人在去世时捐献器官。华山医院自2013年12月启动器官捐献活动以来,华山医院区域OPO已经覆盖了上海宝山(除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静安两区内所有医院以及第五人民医院和上海市浦东医院,完成了21例器官捐献。

目前,器官捐献的主要形式是由器官捐献协调员发现潜在捐献者,通过相关材料让家属了解器官捐献的概念,如果有捐献意向,协调员小组会开展后续工作。

在器官捐献案例中,主动捐献的比例很小。器官捐献协调员说,如果遇到脑死亡的病人,就会和他们家属谈,但在此过程中常常会遭到拒绝,比如会有很多家属舍不得捐献等情况。有位母亲想要完成女儿的心愿,但由于不了解,差点错办成遗体捐献,“这和器官捐献不一样,遗体捐献是捐给医学院做教研用的,而器官捐献是用于临床救治的。”

生命的延续 用另一种形式存在

2013年底,华山医院第一位捐献者管莹,主动提出捐献自身器官。2007年,她曾在脑胶质瘤手术前表达了器官捐献意愿,当时手术很成功。5年后脑瘤复发,陷入昏迷,她的母亲为完成女儿心愿,将之转到了华山医院。2014年1月,走完人生之路的管莹将一对健康的肾脏留给了两名尿毒症患者。

在OPO小组的器官捐献档案中,焦俞是第13位捐献者,时年25岁,纪录片《人间世》第三集《团圆》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去年10月,因患脑肿瘤,焦俞从成都紧急转往上海华山医院。去年11月2日,焦俞病情恶化。“他的父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从成都赶来上海,最后把儿子的器官留在了上海,他们觉得这很值得。”华山医院宣传科科长陈勤奋说。

去年11月2日下午,焦俞病危,守候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外的焦俞父母向主治医生表示:“希望能无偿捐献孩子所有能用的器官,让别的家庭不要再承受我们的痛苦。”在纪录片《人间世》中,焦俞父亲王述成说,“总比他火化了,剩下的全无,就是一捧灰,要好得多。”当天晚上,焦俞年轻而健康的肝脏、肺脏、肾脏和角膜留了下来,成为珍贵的生命礼物,为6个素昧平生的病人和家庭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焦俞成为了华山医院启动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的第13位捐献者,也是捐献脏器最多、成功捐献肺脏的第一位捐献者。焦俞父母表示,当他们绝望地徘徊在ICU病房外时,是那几幅贴在墙上的海报让他们看到了延续儿子生命的希望。“大多数器官捐献都是由协调员劝捐而成的,而他们主动向医生表示捐献,这样的话,很多器官能够更好地保护下来。”陈勤奋表示。

据悉,目前该系列海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吴劼珉表示,未来希望将继续推出第三期公益宣传,不仅包括文字方面的宣传手册,可能还会制作相关的文化产品。在内容上,除了器官捐献以外,可能还会策划献血、骨髓捐献等主题。“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相关概念,奉献爱心。”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