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汽车·业界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汽大众开启高端品牌制造

青年报 程元辉

作为中国汽车的领头羊,上汽大众在研发实力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从研发团队培养到德国研发标准的对接,再到全球顶端研发体系打造,上汽大众一步步积淀,辉昂上市意味其在高端品牌产品制造的开启。

青年报 程元辉

三阶段:吸收到自主研发

从历史来看,自1984年成立以来,上汽大众的研发创新之路历经了“技术引进和国产化——联合开发——自主研发”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在公司成立之初,上汽大众即汇集各方力量,倾力于桑塔纳车型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并会同配套厂构筑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国产化体系。80年代中后期,“桑塔纳共同体”成立,以“高标准高要求”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提升我国整车制造的国产化水平。建立了现代汽车工业和汽车零部件体系与全球同步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轿车零部件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联合开发。90年代初,上汽大众和大众汽车集团启动了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项目,从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在造型、配置、操控等方面进行了本土化适应性开发。后续还与大众汽车集团联合开发了帕萨特轿车,为更好贴近中国市场的需要,对整车进行了加长,对部分造型元素进行了优化,还根据中国实际使用条件和道路情况,对发动机、底盘、电器装备等进行了适应性开发,也由此走上了本土化研发的创新之路。

第三阶段,自主研发。从桑塔纳3000项目起,上汽大众开始了自主研发的探索,并成功完成了Passat领驭 、Lavida朗逸、Passat新领驭、全新一代帕萨特等新车型的开发工作,形成了包括车身自主研发,发动机、底盘、电子电气集成开发的整车自主研发能力。

本土化:合资中创新

经过三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从最初的简单组装开始,上汽大众逐步发展成为具备国内领先研发能力的汽车制造企业,建立起了功能完善、具有国际水平的汽车研发技术中心,培养出了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并始终坚持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研发与创新,为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实践,上汽大众研发团队已拥有1700多名高素质人才,其中高级工程师64名,博士26名,硕士899名。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各种设计研发工具开展工作的同时,上汽大众工程师还需具有良好的外语(德语/英语)能力,以确保能与大众汽车集团及海外设计公司开发人员进行高效沟通。

上汽大众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循大众汽车集团统一的研发标准。在每一款车的诞生过程中,无论是零部件,还是整车,从设计之初到量产之前都遵循严谨的开发标准,从每个细节保证产品在开发阶段的品质,为之后的量产打下基础,制造出安全可靠、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产品。

通过三十多年的规划、建设和调整,上汽大众技术中心已形成了自主创新所必须的完善体系,在自主创新领域稳步前进,不断突破。上汽大众在市场调研、造型开发、车身开发、发动机、底盘集成开发、电子电气集成开发、整车性能测试等整车开发流程方面具有世界先进的开发水平。

面对新一轮消费升级和产业革新,上汽大众深入洞察市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引进、联合开发、自主研发等方式进行本土化适应性研发,不断丰富产品序列。目前,企业拥有大众、斯柯达两大汽车品牌,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C级、SUV、MPV等细分市场。其中,大众品牌车型有Polo、Santana桑塔纳、Lavida家族、Lamando凌渡、Passat帕萨特、PHIDEON辉昂、Tiguan途观、Touran途安,斯柯达品牌车型有Fabia晶锐、Rapid昕锐、RapidSpaceback昕动、Octavia明锐、Superb速派和Yeti。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