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倾情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封面

第A02版
乐活志

第A03版
遇见,理想生活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1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18年后,它依然是一座灯塔
【文/冷梅 图/刘振祥】

    林怀民 Lin huai min

    潺潺流水为明镜,呼吸吐纳为节奏。18年恒久不变,它就像一座灯塔,“提醒着我,舞蹈可以那么纯粹、那么安静。”

    18年前,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将“太极与巴赫”融在《水月》之中。18年后,这部曾让他蜚声国际的作品终于首度来沪,于8月底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水月》的创作汲取了偈语“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灵感,根据“太极导引”为动作基础发展成形,以巴赫《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入舞;舞台上流水潺潺,明镜辉映,舞者如花绽放。林怀民钟爱它的铺陈,宛如一幅中国画卷。清冷的舞台上,云门舞者的肢体细腻而绵密,一点点展开,行云流水。“西方的画是挂在那里你去看的,中国的画是慢慢打开,有横轴的,一步一步走出来。”

    《水月》是讲求呼吸的舞作,最高境界是台上舞者以有机的肉体与台下观众交流,彼此声息融合一体。 当初挑选西方古典乐经典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慢板乐章入舞时,林怀民特别选择米夏麦斯基版本,因为“演奏缓慢而内在深沉,成全了舞者各种延展与下蹲的动作”。在气息相通的基础上,东方舞作与西方古典乐竟有了水乳交融的完美呈现。

    美学大师蒋勋老师为此撰文写道:“在《水月》中,看到的是‘人’,是舞者,是在现实中爱过、恨过、纠缠过的种种牵扯,聚合与离散,彼此都有不可解的各式各样的缘分。看它,其实可能看到的都是自己,种种繁华,与种种看尽繁华之后,舍此身外,别无他想的清明。”

    空灵,别无他想的清明

    Q:这么一部 “旷世之作”,当年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

    A:大家都知道云门舞蹈的培训方法和西方芭蕾的差异性。舞者从小的训练是西方的芭蕾和现代舞,云门的训练则以中国传统的太极导引、静坐、拳术、书法为重心,忽然间让他们接受传统的蹲马步训练,老实讲吃不消。我鼓励他们尝试,让身体跟地板接近,呼吸吐纳,就像写毛笔字,都是婉转的。做了这些训练以后,舞者身上忽然多了很多种语言,我决定用这种身体编舞、拿这些语言来编舞,于是就有了《水月》。

    Q:《水月》最动人的是“宁静”和“纯净”,其美学呈现在当年一定是让人惊艳的。

    A:对我来说,它就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特别随性。当时在慕尼黑街道,我发现头顶上倾斜而出的玻璃巨幕倒映出自己的身影,就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在舞蹈里用镜子?想要营造出潋滟的视觉效果,我又想:可不可以在舞台上用水?有了水、有了镜子,我想不如就叫它“镜花水月”吧!

    Q:舞台上流淌的水,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这也是您对舞者的关照?

    A:为了将水引入,舞台上设置了一个蓄水池,上面再架上一个微微倾斜的台面,水不断地流下来,再不断地抽回去,循环往复,但是这个温度是很有讲究的,要让舞者身体舒适。舞台看来很美丽,但你到后台就会发现一点也不美。巨大的水槽里装着2吨半的水,我们需要在演出前将水加热,然后放凉接近舞者身体的温度,以便在流出来的瞬间让他们保持舒适。

    灯塔,拾起迷失的纯粹

    Q:18年之后,《水月》是否变得更加精致了?

    A:包括一个人,他在昨天和今天一定有不同。我想说的是,舞者在这个音乐环境中,他的动作架构和舞台呈现方式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演员们对作品越来越熟悉,是前半拍还是后半拍落脚,吸气还是吐气都更加顺畅自如。 这正是这部舞剧最强悍的力量所在,演员们用动作牵引着观众的呼吸。至于观众能不能看懂?这不重要,这只是一个舞蹈,观众来剧场放松就好——稍息,不要立正。如今的这部舞就像一个18岁的姑娘,在经历了100多场演出后愈发精致,即将绽放最美的风姿。

    Q:东方的意境竟然与巴赫的音乐毫无违和感,犹如对水月镜花这等清虚之物的了悟。

    A:1998年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首演。在德国演巴赫,是一件颇为恐怖的事。身为巴赫的同胞,他们太懂巴赫了,他们问我为什么用巴赫,我说我一直想摆脱他,但摆脱不掉。 巴赫不是德国人,他已经在我家住了20多年,口袋里掏出来就是这个。其实,东西方不是重点,对我来说,没有东方西方,古代现代之分。所有的音乐都可以用东方来命题。如果一定要用文字来形容这个舞蹈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就在于纯粹性。这里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殉情,没有情节性和戏剧性,完全是纯粹的身体舞蹈;但观众照样可以看得泪流满面。

    Q:您说过,对于舞蹈创作您其实是喜新厌旧的?

    A:我从来没有剧本,都是模模糊糊开始做,好像闻到遥远的芬芳,进了森林要摸索着找路,有时候也会走冤枉路,最后编出来的舞蹈,是不是一定能抓到那个芬芳?不一定。最后的舞蹈就是你走过的地图,踩过的落叶、树枝,遇到的虫和鸟,作品最终呈现的,是你在旅途上所遭遇到的事。这些年,可以说只有它让我百看不厌,正因为它纯粹。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不太有特别纯粹的东西。《水月》就像一座灯塔,18年来,它常常提醒我,我们曾经那么纯粹。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封面
   第A02版:乐活志
   第A03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4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5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6版:热爱
   第A07版:热爱
   第A08版:文化
   第A09版:文化
   第A10版:创意志
   第A11版:设计师
   第A12版:设计趣
   第A13版:设计风
   第A14版:设计说
   第A15版:青意社
   第A16版:风尚志
   第A17版:风尚
   第A18版:打开衣橱
   第A19版:打开衣橱
   第A20版:修颜值
   第A21版:修颜值
   第A22版:外面的世界
   第A23版:外面的世界
   第A24版:文娱志
   第A25版:女神
   第A26版:X星球
   第A27版:X星球
   第A28版:汽车
   第A29版:汽车
   第A30版:海信·时尚3C
   第A31版:信息
   第A32版:倾情志
   第A33版:情致
   第A34版:有情人
   第A35版:心迷宫
   第A36版:街拍
18年后,它依然是一座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