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缩小之后用更微观的视角去看,会觉得它更精致。你可以利用一些原有东西(如旅行时收集的名片、门票)的小尺寸加上空白内页,就能变成旅行小日志。
超迷你的美学
豆本,即迷你书(miniature book),意指尺寸很小的印刷品,也有芥子书、袖珍本、雏豆本等称呼。一般说来,大小介于四分之一英寸(6.35mm)到4英寸(101.6mm)之间。相比国内,豆本的起源和发展现状,都在国外更为蔚然成风。毕竟,旧时作为袖珍房子模型里洋娃娃手中配件的豆本,可是给西班牙贵族的休闲娱乐;而一向擅长以小为美的日本人,也会把经典名著缩印在豆本上,常见于二手店、古着店、杂货铺销售。
也采访过不少制作手工书的达人,做这么小的豆本的,还是头一回。王安妮起初入坑,除了是看到一本介绍类的《迷你豆本书》,还有机会在香港迷你书协会(模仿美国的豆本协会和欧洲的协会,定期举办豆本书展,征集全世界的人参展并颁发资格证)上第一次看到“活的”豆本:“有7位艺术家,7个人每个月定期出一本豆本,叫‘蛋志’,放在玩具扭蛋里。真正看到实体后觉得超有创意,每一本都有特殊的地方。”
王安妮本科念的是编辑出版,知道在理论上一本书是怎么做出来的。或许和做大本的手工书在技法上并无二致,因此,区别就在于对“大”和“小”的审美上:“东西缩小之后用更微观的视角去看,会觉得它更精致。你可以利用一些原有东西(如旅行时收集的名片、门票)的小尺寸加上空白内页,就能变成旅行小日志。”和大本手帐相比,豆本在王安妮看来可以做成胸针、钥匙圈,甚至是她最近在尝试的三角豆本耳环,功能性更强,没那么受限。
题外话,王安妮研究生念的是视觉文化,一堂课是外国老师教书的binding,装帧设计。作业是要交一本自己做的ZINE。相比magazine、朋克、滑板、动物保护……内容上它更自由也更边缘。王安妮当时就做了一本关于牙痛的ZINE,封面用橡皮筋和创可贴装订。同样是一种缩小版的独立制作。
食物剧场
“苹果的耐心在于它从来不是忽然地溃烂,而是当你仍然满怀希望地咬下去时,才发现,它失水很久了,你失去它也很久了。”“两朵泡开的甘菊,在杯子里徘徊,像两只互相贴合运动的齿轮,凄美又徒劳地,原地踏步。”文字和做书的灵感,有时王安妮都分不清两者的先后。揪出自己平时杂乱写的关于食物的文字后,“发现蛮‘我’的”。王安妮的正职是在儿童剧场工作,最喜欢的作家却是卡尔维诺;喜欢写童话,却有诡异的想象。用她的话说,风格就是“有一点偏儿童又喜欢用成人的视角把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本《食物剧场》就像是她的语言下,拟人化的食物心事。图文都挺有意思。一方面,图的部分是以食物印花的方式实现的,即把颜料涂在平时很容易接触到的马铃薯、苹果、萝卜等食物切面上,而后转印到纸或布等材料上的印花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将马铃薯切瓣,或随喜好凿出三角等形状,用纸巾擦干水分,用海绵蘸取丙烯颜料或水粉,均匀涂抹于马铃薯切面上,最后轻轻将马铃薯按压在布料上,均衡用力,将图案转印。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显现食物的纹理,过程中还真的牺牲掉了半个苹果。随性乱染了花纹的布块,最后也成了这本豆本的封面。
另一方面,如上这些小感性的句子,王安妮选择直接打印在布上。“自己挺难操作,又不是厂里可以印字。后来就想了个很奇怪的方法。为了打在布上,把布贴在一样尺寸的A4纸上,打印机会用A4的方式去打。但是单纯用布太软,就黏在纸上,相当于两三层纸的厚度。一开始布还会挪来挪去,试了很多次。”她说。
豆本是艺术书这一专门分类下的小众分支。有不少艺术书的文字是直接手缝的,或者全部用布做整本书。在书的装订这一专业领域下,手缝骑马钉等方法也包含了缝制的过程。 王安妮对布、缝制就特别有感情,因此也想在豆本的制作中融入:“因为我们家是做裁缝的,定制店,手工艺本身对我的影响比较大。从小接触的材料比较多,针线、布、纽扣……后来发现相通。我每次都想把裁剪这件事情和书结合得更多一些。”
手工豆本,脑工故事
10多本豆本作品清单里,《怕》又是另外一种题材。一次,王安妮心血来潮,发了条征集朋友圈,想知道除她知道的答案外,每个人还有什么样的恐惧。于是,动物篇的怕飞虫、怕蛇;地理篇的怕黑、怕深水、怕冬天的湿冷;生理篇的怕痒、怕牙不好;哲思篇的怕悬而未决、怕碌碌无为地活着;奇葩篇的怕酱菜、怕全世界的零食店全都关门了……都做在了这本豆本里,刻意在排版上一页文字一页小图,直观呈现。
这种有故事的豆本她都只做一本,不贩卖,只有在市集摆摊的现场看得到完整版。豆本因其精美的装帧,细致的印刷及纯手工的制作,已经被世界各地作为艺术品对待,但它还有一个更温情的角色——礼物。开设“王安妮的故事吧”公众平台的初衷,也是如此:“最初都是身边朋友家人的故事,这些素材没地方放,不成文章也没有用,就觉得做成礼物送给大家会比较好。很多时候是因为身边的人和事,想要做一本专属定制,去设想一个适合对方的东西。”而最终,在越来越快速的现代,能证明和维系情感的,不是聊过就删的情话,而是看到就会念想的物件。
为了纪念和男朋友的第一个情人节,王安妮做了一个豆本盒子,外形类似火柴盒,贴上有意义的小东西。打开里面是一个小豆本,不写事件,仅仅将一些值得铭记的时间点(因为彼此都知道)写上。“还有之前和一个女生在市集上认识,买了东西加了微信也没写备注没互动,”她说,“后来有一次,她看到我更新的后台,私信说想买一本蓝色的牛皮本,之后还一下子订了很多东西,那一周我每天晚上都在给她做东西。寄过去之后她发了个朋友圈,讲了每样东西给自己的感受,讲送了一本给朋友超开心。感觉她年纪很小,但那个开心是真的好开心。我就觉得挺暖的。”但王安妮还是不记得那个女生的脸:“她就除了发商品照给我之外,发了一张自拍照给我,还说她真实名字是什么叫我写备注,说很高兴可以成为真的朋友。过了一两个月她在我工作附近,就约饭。一开始的一面之缘,因为豆本而互相信任。”
Qa
生活周刊×王安妮 豆本手工书达人
Q:虽然说和做大本的手工书在技法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为了适应这么小的尺寸需要调整什么吗?
A:就像同样是做衣服,大人的衣服比小孩的衣服好做就是因为小孩衣服很难照顾到很多细节。虽然和大的书做法是一样的,但缩小之后,在内容编排上,比如在PS和InDesign设计的时候,是比较难掌控尺寸的。你设想是3x4cm,但字放里面很小,你要无限放大,你也不知道出来后有多大,基本上要试好几遍。大的书无非是那几种装帧方法,如果你完全和它们做得一样也没什么意思,你就要花心思。一般大的书,就是硬板装帧书壳+内页,但如果你想更有创意,可以做蝴蝶折页的,风琴式的内页,外面还是硬壳的,把两种装帧方式结合在一起。
Q:在你看来,什么是匠心?
A:对我来说,匠心还是做一个东西的时候有多少用心。特别是用手做东西的人,除了创意和最初的设想之外,还是说你的东西有多少温度吧。就算是同样做了两个豆本,送给不同的人,还是会想要给他们有区别的东西。你多为对方考虑的那些点,就算是匠心的一部分吧。对方最好的反馈,不是说多漂亮,而是说好用心。
知道KNOW
关于豆本的冷知识
• 至今最古老的豆本书,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造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手掌大小的黏土板。而以书本方式呈现的,要数公元15世纪欧洲的手绘图文圣经最为古老。而后,随着1455年活版印刷的出现,不同种类的豆本书开始流行,例如有专门供铁路旅行的文学类微型书,各种跟医学相关的迷你功能书。到16世纪时豆本在欧洲盛行,成为上层社会女性的最爱。之后,豆本传到日本,成为平民百姓的娱乐,开始出现不少能够放在和服衣襟内的豆本书。更是作为礼物互赠朋友,有时还会因为豆本太小而附赠放大镜出售。
• 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小的豆本,是由日本凸版印刷公司2013年制作的《四季的花草》。书的大小只有0.75mm X 0.75mm,和针孔差不多。书里的内容包含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英文字母和图形,全书22页,据说字的线幅只有0.01mm。
制作豆本的入门步骤
1.将一张A4纸对折3次,8等分,沿着中线剪口子,即剪开中间的那条线的一半,相当于你做了一个最简易的8页内页。如果觉得内页太难折,也可以直接裁成尺寸一样的小页,一册一册往上叠。
2.要是想要封面,就用硬纸做一个同尺寸的,即八分之一A4大小的封面,用订书针订一下。如果你还是想要有装帧的感觉,外面的纸就漂亮一点,不然就在纸外再包彩色的纸。
3.在书脊上打2个孔,用一般缝线的方法,穿进去之后在外面打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