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封面

第A02版
乐活志

第A03版
遇见,理想生活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0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箪食瓢饮,道法自然
【文/张晓雯 图/受访者提供】

    淦克萍

    研究节气的开始,就是想跟自然学吃饭、学呼吸、学洗涤、学回家。

    属于过去时的内在美

    在中国台湾,有这样一个作者团队,几乎只做一种书——《跟着节气学吃酸》 《台湾渍》(节气食材的保存食法)、《二十四分之一挑食》(节气食材巡礼)……从一而终一颗信奉风土与食物关系的老灵魂。

    中国台湾并不少见讲求手作食物、食材原味的文创品牌,但为什么特别从“节气”的角度与食物做连结?被问及这个问题,种籽设计的总监淦克萍认为,他们正是抓住了华人的“爱吃”,对饮食与逻辑的想象力:“然而,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管是设计、饮食或教育,都在‘瞎吃’。我们并不明白吃了什么,甚至在咀嚼的过程中也不完全理解。而节气饮食是华人珍贵的古老智慧,应该要我们年轻的身体去重新呈现和发表。”

    将节气视作时间轴,将风土视作空间轴,种籽设计将各种食材追根溯源,研究祖传食谱、土地植生的农法,常常是每天采集、料理、上山下海带回作物,“抢时间地想保留住它们的姿态”,团队成员间分工负责料理、手绘、文字等部分。

    “端午时曾祖父总在大厅门边插上避邪香草束,顶楼的花园是曾祖母枸杞叶茶的产区,盛夏时奶奶会自制清凉退火茶,还有令人难忘的倒地铃。母亲准备晚餐时餐桌上的琼花肉丝汤,老爸珍贵的赛鸽食用一整盆的到手香,念书时期租屋处后院长的龙葵加泡面,家聚时草山上土鸡城的热炒川七,当然还有让我面对自己的天母古道上的植物……工作后却只认得咖啡树开的小白花和马路安全岛上的园艺植物。”这是在中国台湾农业地区长大,在外地求学与工作的妙满在序言里写下的话。加入种籽设计就像是一种“秩序回复”,重新收集有关土地甜度的故事。虽然从古老走到现代的事物或许已经经过了改良、推翻,还是想用现在时去说说记忆里共有的过去时,美好的部分不该变成今日的老梗。

    野菜的恩典

    距离现在最近的这本《台湾好野菜》,看上去是个“不登大雅之堂”的题材。“野菜本质或许称不上野,我想它们只是乐于低调生活在山野小径中,所以总是安静,总是闲适,让人忽略。”工笔插画作者莉淇发现,在透过画笔重新注视那些叶、果、花时,其实她都能不陌生地叫出名来。

    例如,秋分时节的川七,比起家常的蔬菜,野菜的口味不是那么大众化,更“桀骜不驯”;再比如寒露时候的萝卜婴,当畦上洒下点点萝卜种子,发成密密麻麻的菜苗,接着便要疏苗,留下健壮的苗株,保持一定的株距,这拔下的苗便成了萝卜婴。市场上是买不到的,只有在种萝卜的农家这样吃,如今芽苗菜热门,殊不知早期这样吃就是养生。“台湾的野菜强调适地适种,尊重大自然的自然农法。”淦克萍说。

    一路上溯到生鲜超市、菜市场,甚至是田间生产者的过程中,种籽设计感慨于野菜的境遇。生长于山野、未经人工栽培的野生可食植物在古代甚至被叫做“救荒本草”,现在,都敌不过三步一坊、五步一店的外带手摇茶,或是三把十元的工业化农产菜蔬。种籽设计不仅在台湾,如今也在成都做了“生态农业知识城”,也在北京实地考察,瓶瓶罐罐的“标本”堆满了工作间。就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颗野外的种子其实蕴藏的是一个地区特有的农事记忆。比如夏至时节,只有在台中地区才能吃得到麻笋,料理时撕叶、挑梗、搓洗去除苦味,用于消暑降火。

    有一年,淦克萍和台湾原味、 台湾好食的创办人送了四颗原生种子到意大利的“品味方舟——方舟保种计划”,各地食经中人的每件事情都与“食育”有关。“我会刻意甚至做作地不断提起‘节气’的概念,因为我想让大家开始注意这件事。”研究节气的开始,就是想跟自然学吃饭、学呼吸、学洗涤、学回家。

    Qa

    生活周刊×淦克萍

    Q:现在差不多是芒种,该吃什么、怎么吃?

    A:水田芥(西洋菜)可以做成水田芥浓汤,地瓜叶可以做成地瓜叶细面。说到地瓜,其实可说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地瓜被当做饭,地瓜叶被当做菜。现在吃地瓜,则不再是谋生而是养生。栽种地瓜叶时,叶子是摘采越多次,口感吃起来愈加鲜嫩可口,是芒种时分营养又容易取得的好野菜。

    Q:种籽设计的节气生活书系列每一本切入角度都略有不同,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思路?

    A:三年多以前成立节气研究室开始,就紧扣华人传统的24节气为时间及空间轴线,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部分做了一些分类和想象。如在吃植物这件事情上,分了根、茎、花、果、叶子、芽,用新鲜食、保存食、发酵食、花草食等做料理的方式去交织。这种节气饮食,就好像每15天所产生的论断,把节气农产品抒情化、论述化、历史化、风土特产化、科学化。

    Q:在现在这个时代,再去说节气,按照其中古法、习俗践行生活和观察周边风物,会略显“老气”吗?你觉得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A:我始终都相信情感可以改变商业世界的样貌,也是这样的初衷,我们去寻找了每一种食材和土地、环境、人的关系。我相信这些情感的印记从很远很远以前来,也会继续走到很久很久以后。这些情感印记在每一个日子里面都滋养着我们。当代的世界,其实是门户大开的世界,语汇并陈,就看看节气饮食的现代演绎能如何与当代对话,与世界交往。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封面
   第A02版:乐活志
   第A03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4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5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6版:热爱
   第A07版:热爱
   第A08版:达人
   第A09版:秘境
   第A10版:创意志
   第A11版:设计师
   第A12版:设计说
   第A13版:设计风
   第A14版:设计场
   第A15版:青意社
   第A16版:风尚志
   第A17版:风尚
   第A18版:打开衣橱
   第A19版:打开衣橱
   第A20版:修颜值
   第A21版:修颜值
   第A22版:外面的世界
   第A23版:周刊形象
   第A24版:文娱志
   第A25版:女神
   第A26版:X星球
   第A27版:X星球
   第A28版:汽车
   第A29版:海信·时尚3C
   第A30版:资讯
   第A31版:信息
   第A32版:倾情志
   第A33版:情致
   第A34版:有情人
   第A35版:心迷宫
   第A36版:街拍
箪食瓢饮,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