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15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穿越时空的水墨梦想
文 蔡娴 图 资料

    超越

    青春

    晨

    蓝色的梦

    旅法画家周刚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丹青之家,自幼喜好书画,师从著名画家方增先专攻中国画。1982年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先后前往日本、法国继续深造。作为职业画家在巴黎生活了近30年的时间里,周刚一直潜心研究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博采众长,在古典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整体文化结构之上成功确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周刚是一位奋斗在东西方两个元素之中的画家。然而,他又是一位为实现这两个元素的融合而努力的画家,这是他长期执着追求的理想。也许有一天,他会充分地实现了这一理想——东方和西方的美的结合。在以水墨和毛笔为中心的东方绘画的技法之内,东方的感性被完整地包含在其中。

    文 蔡娴   图 资料

    始之毅然

    1989年,当时还是毛头小伙的周刚来到向往已久的艺术之都巴黎。他对西方文化有着很深的情结,因此,巴黎对他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虽然在异国他乡发展,周刚仍坚定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创作,他要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来表现外国都市的人文情怀,就像当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用西方的方式画出中国形象一样。

    但纯粹用“中式语言”来诠释作品,让周刚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过得非常艰难。比起他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热衷,当时的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认知少得可怜,“我最早在巴黎开个展的时候,他们对中国画毫无概念。”周刚甚至还被误认为是日本人,水墨画也被认作是水彩画,这让他既伤心又无奈。

    虽然,如今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变大,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已经学会欣赏中国艺术,最起码是愿意去了解的态度。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刚仅仅是靠着自己的一支毛笔在创作水墨作品,一日千里的新材料从没有改变他运用传统纸墨的决心,他的坚持也最终让他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气韵使然

    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陈保平评价说,周刚笔下的巴黎女子,形态不一,表情丰富,他把浮华世界的真挚和茫然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而最重要的是他把水墨画挥洒自如地表达激情和他笔下人物的情感化成了一体,你有时很难分清这是艺术家内心的涌动,还是他捕捉住了对象激情的瞬间。如他的《凝视》 《拥抱》《幻想的舞蹈》《吻》《背影》等作品,都是笔到情到,笔未到处情也到,以东方写意的方式表达了巴黎的都市情怀。

    周刚崇尚自然,他的艺术创作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用的都不是简单的表述方式。他的作品不描述具体人物和风景的表象,他曾用简洁的线条和不同层次的泼墨塑造了巴黎女子的心情姿态,也热衷于表现光、水、地、气等自然要素来揭示乾坤之神秘的恒古动力。这一志向,尤其凸显在他的六联画《自然-气韵》之中,整幅构图通过磅礴的气势一气呵成。就周刚而言,气韵乃作品创造之根源。    

    2016年3月19日,这位上海的游子,即将在龙美术馆浦东馆举办自己的作品展“一个穿越时空的水墨梦想”。周刚说,作为上海人,他也想着创作出一些能代表上海活力的作品,他关注这个城市里的人和他们是靠什么方式方法活着的。但这不是简单的创作,还要反应出自己的特点,并形成一种风格,“这个很难,是我努力的方向。”艺术创作是不可预估的,周刚在创作上从不给自己设限,让它们自由发展。

    对话 Q&A

    Q=生活周刊  A=周刚

    墨水随着气韵四散

    Q: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创作上造成过哪些困扰?

    A:在创作形式上,西方人不能接受中国人很讲究的“留白”,他们反而觉得这是没画好的表现,这是现在也没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不过,我认为中西方文化也有共通点,就是“气韵”。这是西方人较能产生共鸣之处。西方的很多画作里也有这股“气”,比如梵高的《星空》中,他画的星星都是旋转的,有一种运动感。这其实就是一种气韵的表现。

    Q:东西方艺术在表达这种“气韵”上有何差异?

    A:中国的书法有很多用笔的技巧,轻重快慢粗细。我用毛笔作画,让墨汁的自然渗透。有时候我会趴在地上作画,这样可以让墨水随着气韵自由发展,等全部干掉之后我再做补充,比如哪里弱些需要加强,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气韵。而西方也有相似之处,只是通过色彩体系来体现轻重缓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巴黎大皇宫看到的莫奈回顾展,比如,画作里远看是一艘小船随风飘荡,而近距离观看画作的时候,能看到他的笔触,居然有点像书法的感觉,展现出了一种气韵。:我认为,艺术首先是人的一种思想感情的表露。在此基础上,东西方有不同的传统和认知,将两者结合,就能找到一个共同的方式来欣赏艺术。

    Q:很多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很多人都说,孤独是艺术家必须经历的,在异国他乡,您对孤独的理解是否更加透彻?

    A:说句实话,孤独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一直是比较孤独的,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在行走,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被人理解不容易,孤独是群体决定的,我在西方本来就是少数派人群。但有时候,孤独也是有好处的,它能让我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并不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走不下去,让孤独变成正常事。很多创作灵感也源于此。

    Q:在创作中,对抽象与写实如何取舍,如何平衡?

    A:我的创作不是绝对的抽象派艺术,只是取一部分。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无论抽象和写实都是为了表达这一点。我是自然的追随者,写实打动了我,我就写实,抽象吸引了我,我就选择抽象,我不想拷贝自然。顺其自然,跟着绘画走。比如,我在作画的过程中,出了差错,以前通常是选择丢弃,但后来我会找到这些画的新发现,从新的起点开始,看看是往写实还是抽象方面发展,即兴处理。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文化
   第A11版:读城
   第A12版:方式
   第A13版:方式
   第A14版:悦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海信·时尚3C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霓装
   第B05版:霓装
   第B06版:有情人
   第B07版:青意社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汽车
   第B11版:汽车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情景
   第B15版:有情人
   第B16版:街拍
一个穿越时空的水墨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