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种地变得有魅力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赵子江觉得人在地球上不能总是索取,还要做点实事,这跟爱情是一样的道理。做生态农业,他认为有两个“无量”:功德无量、前途无量。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落到实处的农夫梦

    苏州西山,位于太湖之中,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更重要的是,水特别清爽。赵子江说,太湖外缘的水很浑浊,可越靠近中央区域就越是碧波荡漾。曾经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一阵子的赵子江和他的父亲赵徐华,现在每周总要从上海驱车前往两三次。但他们不是去度假的,在西山,赵子江的父辈们和当地农户合办了个生态农庄——金洞庭果园。

    果园占地约100亩,其中十几亩种植着百香果。其他还有桃子、李子、苹果、枇杷、火龙果等。赵子江现在全脱产,参与到父辈们的“农夫梦”,这个梦主要体现在这些花果上。

    百香果的品种为台农1号,是赵子江跟父亲和合伙人亲自到台湾考察后决定的。起初他们想引进果树,但都要好几年后才结果,百香果属藤本植物,比较容易见成效。此外,百香果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上海及其周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正合适。等真正收获了赵子江还发现了一个惊喜:西山的百香果居然比台湾的还好吃。“这边昼夜温差较大,水果含糖量更大。”赵子江分析。

    当然这也会造成麻烦。以百香果的特性,低于3℃会冻死,低于15℃则停止生长。在台湾没问题,可长三角的秋冬季不是好熬的。“前阵子大寒,就死了一批。”近期气温也处于15℃以下,对百香果的生长极其不利。为此父亲和合伙人搭起了暖棚。

    对西山乃至全国的多数农户来说,搭暖棚是家常便饭,而且一年四季不拆。市面上的那些“反季节”蔬果通常源出于此。父亲赵徐华却有不同想法,只等开春气候回暖就收起大棚膜,明年也不建,休息一整年。经研究,土壤必须挨过冻才能根除病虫害。长年累月地用温室大棚罩着,看似保护,实则破坏。其直接结果只能是更多地喷洒农药,土地和作物的品质连年下降。

    赵子江跟着父亲去买了很多鸡,散养在百香果树下,它们吃虫、吃草,这样就避免了使用除草剂。同时随着对农业的深入了解,对农民的生产方式也了如指掌,对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他们并不是简单排斥农药和化肥,在父亲看来化肥是好东西,问题出在农民缺乏必要的知识,导致滥用。“化肥有十几种元素,可我们的农民只会用三、四种,那怎么行?”赵徐华提出的对病虫害采用的是生物防治手段,种植上采用的是以有机种植为主的自然农法。对赵子江来说,他有直接的好处就是有鸡吃了。

    按照理想状态,有机种植当然是最好的。那意味着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而依靠生物多样性形成物种间的互相制约。例如,引入瓢虫、大草蛉、捕食螨等捕捉害虫等。“不过目前成本还太高而且商品化几乎没有,很难做。”他们以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将农夫梦先落到实处。

    农村的吸引力

    做了几十年古董生意的赵徐华五十多岁,身形敦厚,“一看我就是个吃货。”他笑言,做农夫首先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既然别人种不好,那就亲自上阵。

    据他调研,现在的果蔬不好吃,一是滥用化肥和农药,二是物流限制。为避免水果在长途跋涉中腐烂,通常做法是,当果子成熟到60%时就采摘装运,边运输边“捂熟”。“和自然成熟相比,‘捂熟’的水果,品质肯定大打折扣。”解决之道也简单:缩短物流。因此他们将农庄办在了苏州西山。那儿离上海近,车程两三个小时,百香果采摘后可立即运至。种植百香果只是初尝试,接下去,还有桃子、李子、枇杷……新农夫父子的野心实际上更大。

    其实父亲赵徐华是有参与农业项目经验的,1999年他和全国劳模、工人发明家包起帆合作在上海青浦办了个有机肥厂,专门处理农业废弃物。赵子江记得,那些年,父亲一回家他就受不了,“浑身都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种种原因,有机肥厂没能持续,但对农业污染的严重性赵徐华有了深刻认识。近些年全社会瞩目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与此相关,这也是赵徐华投身农业的主要动机。

    另一个推动力是农村的景象。赵子江自小成长于上海,对农村原本缺少直感。但前几年他随父亲去武当山,途经武汉,被所见所闻吓到了: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只留下年老的。“武汉三镇历来是大粮仓,居然变成了这样。”赵徐华觉得,长此以往农村将凋敝衰败。我们能做些什么?呼吁,并没什么用;自己种地,不现实。赵徐华陷入了长思。他认为,老一套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已走到尽头,亟需树立现代化农业理念,让农村有吸引力,年轻人愿意回乡发展。这方面,台湾值得借鉴。以赵徐华的直接观察,相比大陆,在台湾农村你还是能看到些年轻的脸庞的。赵子江自己觉得,参与的其实不止是父辈们正在完成的一个农业项目,更是自己在自己身上的调研,青年人如何才能爱上农业。

    “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比如桃子。按桃子的脾性,气温需要低于5℃10天以上,才能好好生长,因而适合在温带和寒带种植。首批桃树苗已于2014年10月栽种,已在西山驯化了一年半。父子还自创“无土栽培”,把填充物、培养介质和有机肥放入花盆,栽上小桃树。这样,普通人利用窗台或阳台就能种植,等成熟期,邀三五好友,品桃子、聊闲天,十分惬意。

    对话 Q&A

    Q=生活周刊  A=赵子江

    Q:一个年轻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种地”这件事上,值吗?

    A:值得。我觉得人在地球上不能总是索取,还要做点实事。这跟爱情是一样的道理。做生态农业,我认为有两个“无量”:功德无量、前途无量。

    Q:做生态农业的“新农民”和从前创业有什么不同?

    A:其实是知识结构的调整,这个在逐渐学习,父亲就是很好的老师,他告诉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农民缺少必要的知识,所以滥施化肥、乱打农药。化肥真正被植物吸收的仅有15%,剩下的都留在土壤里,再通过水系流进河水。污染就是这么来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新农民要吸收知识,最好以年轻人为主。这就要求农业有吸引力,回农村能有发展。目前我们也在尝试。

    Q:你怎么将农业互联网相结合的?

    A:我也准备搞众筹、做微店,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上的新概念,吸引年轻人参与。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一起做。从了解开始,逐渐认识农业,这个农夫梦会传播开的。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读城
   第A11版:读城
   第A12版:方式
   第A13版:方式
   第A14版:悦读
   第A15版:悦读
   第A16版:海信·时尚3C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踪
   第A19版:星情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霓装
   第B05版:霓装
   第B06版:有情人
   第B07版:青意社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汽车
   第B11版:汽车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情景
   第B15版:有情人
   第B16版:街拍
让种地变得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