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夫梦
文 唐骋华  图 资料

    有一本书叫《城市的胜利》,它还有一个很长的副标题:城市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据作者爱德华·格莱泽统计,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例如,美国的3亿多人口中有2.43亿是城市人;东京及其周边区域聚居着3600万人,占日本总人口近1/3;印度孟买的市中心则有1200万人……

    人为什么涌入城市?因为城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你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而且是方便地满足。这样,你就可以将大把精力投入到远高于基本需求的其他各种需求上去。

    当年采访王安忆,她说过类似的话:“城市有个好处,它把人的需要综合归纳起来,效率高,很便利,有安全感,你可以一个人生活。”能把各种层次的需要都“综合归纳”起来的地方,自然人越聚越多。而人越多市场网络越发达,城市就进一步吸聚人气。

    但生活不会十全十美。你获得这些,就必定流失掉另一些。此所谓“机会成本”。

    除非登临最高楼,你已无法极目远眺,因为天空被高楼分割成凌乱的格子。你可能不得不忍受雾霾,因为城市人赖以维系品质的工业正在制造它们。更重要的是你和土地的关系日益疏离,甚至完全谈不上情感。因为你和土壤之间隔着柏油路,而柏油路长不出生命。当然,你可以去公园或绿化带,但盆景再精致也总是缺少点“原力”。

    以上皆为城市生活的机会成本,也是很多人想做“农夫”的动力。这不是要说谁“好”或谁“不好”,不是用这个否定那个。在我看来,城市和乡村并非对立,一方的繁荣不以另一方的衰败为前提。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哪里出问题了呢?普通人很难想清楚,更给不出答案。我们通常是按照自己的状态做出反应:好像我的幸福感有些空洞,好像城市生活不完全是我想要的。遵从直感,意识到梦想和现实之间出现偏差,就自我调整。于是有人选择做“农夫”,想从土地中寻觅内心深处的其他声音。土地当然会给予物质性回报,但他们真正的收获将是超越物质性的。

    因此,城市人重新关注乡村、关注农业,绝非否定自己。它呈现的,是人类对更高需求层次的追求。你有没有也想做一名农夫?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读城
   第A11版:读城
   第A12版:方式
   第A13版:方式
   第A14版:悦读
   第A15版:悦读
   第A16版:海信·时尚3C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踪
   第A19版:星情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霓装
   第B05版:霓装
   第B06版:有情人
   第B07版:青意社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汽车
   第B11版:汽车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情景
   第B15版:有情人
   第B16版:街拍
农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