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节收假,你回来了——然而,你真的离开过吗?”一句话,倒不免让人有膝盖中了一箭之感。过年期间,一场名为“把时间还给春节”的断网真人秀一共选取了七位记者,在春节期间关机七天,并每天写下“关机日记”,这是一场最不近人情的实验,也是一场最情深意重的测试。这个时代,新生的事物多,新的病症也多,而最严重的大概也就数“社交媒体强迫症”了,且不说大街上、地铁里,抱着手机朋友圈刷个不停的“低头族”不在少数,如今,微信抢红包已经成功击败了传承数百年的传统年俗,盘踞在现代年俗之首。不要问这个时代怎么了,大约也只有狄更斯《双城记》里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才能答上几分。
如果说,创造社交媒体的初衷是为了突破地域和时间,拉长情感的保质期,那么他们一定没有想到研究的结果却与之南辕北辙。德国班贝格大学的研究员就通过一系列的深度采访、调查和实验,发现对于一些研究对象来说,社交媒体散弹的轰炸模式让其应接不暇,由此产生负担与压力,这就是所谓的“社交过载”。
一向以犀利著称的金星谈到微信朋友圈也犀利依旧:这哪是朋友圈啊?简直就是仇人圈!在你辛苦减肥的时候,有人却“深夜放毒”,在你失恋的时候,也总有大秀恩爱,虐死单身狗的,不知不觉就生出些嫉妒来。一位学者评价嫉妒时说:“这种情感可以被压抑到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到压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到如此愤怒沮丧、或烦躁压抑的地步。”生活品质就在暗暗的比较中,连降数级,也难怪许多人都大呼朋友圈越刷越没意思。
不过,虽然说朋友圈内未必皆“朋友”,晒出的照片也未必是真实的幸福生活,桑活菌倒认为使得社交过载甚嚣尘上的不是微信,不是朋友圈,而是被朋友圈“圈”住的自己。微信朋友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至于个人好恶全在于自己的心境。有一句话叫“你笑,全世界跟着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哭”,苏轼与佛印禅师一段佛与牛粪之争的轶事,倒与佛家的一句偈语相合,“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现,有容乃大。”倘若你把朋友圈当作是接触外面世界的窗口,那么就会有心去欣赏沿途变换的美景,但是如果只把它用作衡量比较的标尺,那么狭隘的并不是社交本身,而是自己。
技术本没有对错之分,有优劣的只是个人的选择罢了。
文 董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