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周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5年08月25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头文字:尴尬群
文 张晓雯

    桑活菌默默打开了微信粗略算算,工作群有五个,从小到大的同学群有四个,要好的“小团体”暗搓搓的群有四个,还不带那些暂时删掉了会话还没弹出来“诈尸”的。相信各路工作狂大神、社交小达人的微信群景观一定更加丰盛。

    我为什么还没退群?

    记得看到过这样的一篇文章。不论提供了什么断舍离方案,臣妾都还是做不到。因为社交,因为工作,越来越多人倾向于在即时通讯类软件谈论于公于私的事,后者也就算了,顶多笑看你们一天一万条的扯淡。但在微信群组上讨论正事,真的有效率吗?逼得人一天25小时开着网,壕者开流量,然而,群组成员却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搞到最后提问的人很恼很焦虑,还一事无成。

    Bystander effect,旁观者效应,源于美国一起谋杀事件中38名目击人惊人一致的未出手相救。随后心理学家约翰·达利、毕博·拉塔内对此好奇,做了实验:将人分成单独一人组、和漠视外界的陌生人共处一室组、三个彼此不认识的共处一室组,让一阵烟飘入房内。结果发现,单独一人的组里,有75%的人离开并告知实验者有烟雾。而在后两种有人相伴的组别里,只有3个人回报了屋内状况。得出的结论是:当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我们面对紧急状况时会倾向于认为其他人可能会为这件事作出回应,因此分散掉了每个人自认为所应该负起的责任。因此,当我们在微信群向大家征询意见的时候,许多人都不会回应。并不是没有看到,而是心中想着:“我随便啦,别人决定就好。”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难道在实验室里发生的情况真有研究人员声称的那般紧急、危险?微信群里聊工作,或许就被我们在潜意识里当成了这种“低危险”的状况。

    因此,为了不得到大家的冷眼旁观,方法不就只剩两种了吗?一个一个问!如同创造了一个没有旁观者的情境,再没有可以分散责任的对象;或者,把这件事情说得很紧急,群组讨论才会变得有效率。不过,微信会话本是为了亲朋好友间沟通和交流的便捷,要真是走到算计措辞、夺命call工作的地步,也是一种悲哀。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读城
   第A11版:悦读
   第A12版:文化
   第A13版:文化
   第A14版:资讯
   第A15版:海信·时尚3C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品牌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霓装
   第B05版:霓装
   第B06版:欢乐淘
   第B07版:青意社
   第B08版:汽车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第B11版:汽车
   第B12版:设计
   第B13版:设计
   第B14版:情景
   第B15版:有情人
   第B16版:游走
头文字:尴尬群
地球之眼
街头表演的意外
幸运四黄蛋
6岁钢铁侠
四川 碰瓷碰到熟医
吉林 出租车乐队
北京 “西城大妈”卡通助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