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酝酿、筹划和组织,6月6日在上海虹桥古玩城,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正式成立。在揭牌仪式上,各位领导、嘉宾及收藏爱好者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今后的日子里,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将持续运营,为上海收藏界、收藏文化奉献精品。
文 唐骋华 图 常鑫
正式揭牌
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成立当天,虹桥古玩城挂出了表示庆祝的红底白字横幅,使气氛显得喜庆而欢快。大会的场地,已早早安排妥当,并展出了包括国画、瓷器、根雕、紫砂壶等在内的珍玩,供到场者一饱眼福。
下午2点,在热烈的掌声中,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成立大会拉开帷幕。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刘振元,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丁锡满,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伟,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学军等领导出席。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收藏爱好者,也翘首以盼,见证这一时刻。
在成立大会上,青年报社副社长、生活周刊主编田雨均就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的缘起、过程和宗旨,做了详细介绍和阐述。接着,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揭牌仪式隆重召开。随着铭牌显露真容,也意味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即将展开。
从“芒种”出发
无独有偶,成立大会这天是6月6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向来被视作一年的“分界点”。从这天起,人们开始收获成熟的麦子,播撒稻谷幼嫩的种子。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特意挑选这个日子成立,当然有着慎重的考虑。
2014年10月,生活周刊推出了“收藏”版,并开设微信公众号。用纸媒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既初步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是一种试水。通过大半年的运作,刊发了大量收藏领域的报道以及名家访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5月,生活周刊又与吴昌硕曾孙、书画名家吴超先生合作,推出“典藏海派大师——吴昌硕作品系列”,赢得了好评。
这些成功的经验,带来了自信、加强了决心。因此,在“芒种”这个富有意味的节点上,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正式挂牌。这是对原有收获的肯定,也是新篇章的开启。
专家坐镇
和社会上普通的收藏俱乐部相比,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名家坐镇,提供优质的收藏信息和服务。
在成立大会上,生活周刊向多位收藏名家、文化大家颁发了聘用证书,请他们担任顾问。其中有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海上书画名家后裔联谊会会长吴超,虹桥古玩城总经理王佳等。
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指出,收藏其实是具有很高的门槛的,“它需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品位。”这使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也导致收藏市场上鱼龙混杂。对此,虹桥古玩城总经理王佳也颇有感触。十多年来,他见惯了各种赝品充斥、盲目炒作的乱象。
有鉴于此,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特邀众多业内名家坐镇,对品质、品位进行有效的保证。吴少华认为,一家媒体以自身之力创立收藏俱乐部,无疑是一种担当。王佳也认为,这样的平台是收藏爱好者的福音。
“互联网+收藏”则是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的又一大特色。未来,俱乐部将持续地推出精彩活动。收藏版面和微信公众号将成为有效的交流平台,定期推送名家名作,连接收藏家与读者。
同时,收藏俱乐部还会与虹桥古玩城展开深度合作,辟出场地,举办线下活动,邀请知名收藏家、艺术鉴赏家等与会员交流,提高普通藏家的素养和涵养。此可谓线上线下“一起嗨”,势必为上海的收藏市场吹来一股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