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个感觉,图书市场似乎出现了一类很难定义的书。说它是散文,人物真假难辨、内容虚实结合,不符合对散文的经典定义。说它是小说,核心事实却是真的,而且作者也根本没有采用小说的结构和技法。说它是纪实文学更不对了,作者可没有现实主义的理想。
由于难以归类,我暂时称它们为“故事书”。在我看来,张嘉佳、丁丁张、卢思浩皆属此类。他们搜集身边人的故事,改头换面后讲出来。通常,是为了说明一个很鸡汤的道理。毫无疑问,故事书堪称这两年图书市场上的宠儿,书出了一本又一本,粉丝也是越聚越多。这或许就叫“集聚效应”。流风所及,任何题材的书都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讲得越动人越好。尤其是科普类图书,自从松鼠会火了以后,变成了非小清新、非文艺范就不足以谈科学。并且,从出版商到读者,还都挺接受。这不,以主持和写小说著称的秋微,也涉足了。近期她与人合作,写了本关于眼睛的科普书,名为《扪心问诊》。
与秋微合作的是谢伟业,香港著名眼科医生。又因外形阳光、性格爽朗,拥有众多粉丝,号称“国民眼科医生”。据秋微说,她是经人介绍与谢伟业结识的。然后发现他与普通的医生不太一样:总能娓娓道来,特别有说服力。久而久之,秋微建议他写本书。写什么呢?秋微觉得,谢伟业从医多年,接触病人无数,一定积攒了很多故事。“那就讲故事吧。”起初,她列了个大纲,找人来写。折腾了很久却怎么也不满意,干脆放下了自己的写作计划,亲自操刀。
《扪心问诊》一共收录了28个故事,皆源自谢伟业与病人的真实经历。当然,它们都被秋微改头换面,避开了隐私问题。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的并不是医患关系的紧张,也没有夸张的“内幕”,更不是冷冰冰的医学知识。相反,它们温暖人心,还透出一股文艺范,让人体会到“发自医者本心的安慰”。
对话 Dialogue
Q=生活周刊 A=秋微(作家、主持人)
和讲规则的人打交道,节省成本
Q:作家、医生,这样的组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A:谢医生是典型的理科男,对一切必求甚解。我呢,是女作家,凡事都尽量“风花雪月化”。所以由他讲故事,我负责写故事,既科学又文艺。这样读者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Q:这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我注意到,用的都是第一人称,即“我”看病的经历,为什么?
A:首先这是我比较擅长的行文方式。同时,我听谢医生的讲述,感到治疗不只是医生单方面的事。医生要理解病人,病人也应该理解医生,我们要合格的医生,也要合格的病人。
Q:你心目中的“理想医生”是怎么样的呢?
A:谢伟业医生这样的啊(笑),专业、从容、仁慈,而且像美剧里的医生一样,会耍帅。每每问诊时,他的脸上自动出现关切的表情,很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
Q:合作,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A:非常君子,重承诺、重规则。当然写书过程中跟他也产生过一些分歧,但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因此而恼火。即便我说我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我俩总能求同存异。简单地说,跟谢伟业医生打交道,是一件非常节省成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