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的玻璃艺术,绕不开庄小蔚。这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多年致力于玻璃艺术的创作、传播与教学,有口皆碑。但很少人知道,这两年,他投身于艺术实践中,远赴山西祁县,打造他的“美丽乡村/乌托邦计划”。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玻璃的艺术范
庄小蔚与祁县结缘,其实源于他的本行——玻璃艺术。
受上海大学委派,庄小蔚于1998年赴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专攻玻璃艺术,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他在上大美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玻璃艺术工作室。
2006年前后,上海大学与上海轻工玻璃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上海玻璃博物馆。庄小蔚被委以重任。经过五年筹备,2011年5月正式开馆,他自然是首任馆长,确立了风格。
上海玻璃博物馆原址即玻璃工厂,厂房格局、工业痕迹被完整保留,博物馆主体就是由熔炉车间改造而成的。馆内定期举办玻璃主题展,还有热玻璃演示中心、DIY 工坊、演讲空间、小型图书馆等。“总之,强调互动性,观众可以亲手制作玻璃。”
这些独特的创意,让上海玻璃博物馆一下子火了。半年后该馆荣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庄小蔚跟着火了,各地争相邀请他去考察、讲课。其中就包括山西。
“人们只知道山西产煤,却没听说过它的玻璃技艺。其实很有名。”而山西祁县,号称“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占据了全国玻璃对外出口1/5以上的份额。不过庄小蔚在调研中发现,玻璃生产者获得的收益似乎与巨大的贸易量不成比例。“举个例子,一平米玻璃,坑口价85元,卖到上海1890元。祁县只赚很小一部分。”
作为一名有情怀的知识分子,庄小蔚坦言有点“看不过去”。尤其当他得知,在山西,祁县还算比较落后的地方。他想,自己能帮上什么忙呢?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移植成功经验。
按照庄小蔚的设想,祁县不能仅仅是“生产玻璃”那么简单。“它还应该提高附加值。”作为艺术家,庄小蔚首先想到的是展示玻璃的历史与文化,让玻璃艺术起来。这就有必要造博物馆。2012年,他卸任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之职,着手筹建“祁县考古与玻璃艺术博物馆”。当然,后者不会是前者的复制品——“考古”一词显示,庄小蔚有了新思路。
从艺术拓展到历史
起初,庄小蔚的目光聚焦在玻璃艺术上,一切皆围绕此规划。但他逐渐意识到,祁县本身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1955年,在祁县东南部的梁村出土了灰陶、彩陶、石斧、骨器等文物。经确认,它们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约3500年。据学者易中天的说法,如果从二里头遗址起算,有史可考的中华文明约3700年。那么可以说,梁村正处中华文明的源头。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远古小麦的遗迹,证实了从西亚传入东亚的过程里,祁县扮演了“中转站”的角色。
从那时起,祁县就生生不息了。庄小蔚介绍,祁县古称“昭馀祁”,至今留有昭馀古城。春秋时,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姬奚遂以地为姓,改姓祁。祁奚,字黄羊,以公正廉洁著称。成语“大公无私”就是对其品格的总结。今天的祁县荣仁村,还有祁奚墓。
“唐代大诗人王维,晓得吧?原籍也在祁县。”庄小蔚说。他的出生地可能是王贤村。而最新资料显示,《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成长于祁县河湾村。“我们发现了罗氏宗祠、罗本墓、《罗氏族谱》、湖海置砚等遗迹和遗物,它们都和罗贯中有关。”另一处有趣的证据是,《三国演义》里把“昨天”写作“夜来”,而这是典型的祁县方言。
及至清代,晋商崛起,大名鼎鼎的乔家大院就在祁县桥家堡。“其实渠家也是望族,鼎盛时,他们在祁县县城内有40多个院落,人称‘渠半城’。”庄小蔚说,如今的昭馀古城有条晋商老街,保存了数百家商铺旧址,包括票号、钱庄、茶行、当铺等。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庄小蔚从没想到祁县有那么多文化遗产,相比之下,玻璃技艺算是“新生”。看来,只为玻璃艺术建馆远远不够,丰富的历史资源也不应忽视。刚开始庄小蔚试图将考古与玻璃放置于同一空间展示,后来觉得不太搭,干脆分开——先建一座玻璃馆,再建一座历史馆。随着视野的拓展,一个新想法浮出水面。
无边际与乌托邦
今年初,庄小蔚在徐汇图书馆做了一场讲座,名为《无边际博物馆:祁县的实践》。何为无边际?简单说,常规博物馆无论占地多少,都必然受空间限制。“无边际”则打通内外。
“这是祁县的特征决定的。”庄小蔚说。祁县人口才27万,总面积却达854平方公里,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散布于上百个村落中。显然,单靠若干座博物馆,是无法涵盖的。庄小蔚的规划是,以玻璃馆和历史馆为原点,将博物馆的功能延伸至城镇、山区、乡村,把古迹、民俗、日常生活等尽皆囊括。由此,整个祁县都会变身为一座动态博物馆。
经过两三年努力,玻璃馆基本完工。历史馆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庄小蔚又迸发出新灵感。“艺术家还可以做得更多。”2014年4月他挂职祁县副县长,提出了“乌托邦计划”。
庄小蔚对乌托邦的理解是:世外桃源。具体到祁县,是一个叫“半沟”的地方。半沟隶属祁县来远镇,是一条水沟。它在太行山脉间穿行,蜿蜒80余公里,周边有三座古村落。“我去考察过好多次,由于交通不便,村子几乎废弃了,只剩下几个老人。”不过庄小蔚发现,此地空气清新、水源干净,苹果树长势喜人。“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吗?”
于是,庄小蔚带领团队,致力于把半沟打造成乌托邦。祁县还将此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这也许是最艺术化的建设了。
他们保留房子的土墙结构,但进行加固。在屋内铺设地暖,建独立卫浴,并重新布置。屋外,养着土鸡、架子牛。“牛很聪明,叫一声它的名字,两年后它都记得你!”土鸡,则是专门为吃货准备的。据庄小蔚说,土鸡有两类天敌:黄鼠狼和老鹰。为了管住黄鼠狼,他们养土狗。为了管住老鹰,他们养鹅。鹅?“没想到吧,只要鹅一叫唤,老鹰就不敢来了。”
第一批“一星级”房间已落成,6800平米,可住40多人。庄小蔚充分运用了他在文化圈的人脉,好几位作家、艺术家已经表达了入住的愿望。“名字还不能透露,但都是著名的。”
对话 Dialouge
Q=生活周刊 A=庄小蔚
无边际的珍宝馆
Q:无边际博物馆,和以前的博物馆有什么不同?
A:博物馆的发展经历过好几代。第一代是保存、研究一般的文物为主,英文直译的话,其实应该叫珍宝馆。第二代是强调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解决知识问题。第三代转向体验,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上海玻璃博物馆就是其代表。但我们认为还不够,所以提出了“无边际博物馆”,囊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没有边界的。目前我们在祁县实践。
Q:这好像已经超越了艺术范畴?
A:超越了艺术,但没有脱离艺术。相反,这样的实践给我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启发。比如受祁县文化、民俗的影响,我创作了《古井》《追风》《手工艺的诗歌》等作品。这本身就构成了我艺术生涯中的一种创新。
Q:从从事艺术创作到投身乡村建设,视角有什么转变?
A:以前我单纯是从艺术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挂职副县长后,要更多地考虑艺术能为乡村带来什么?“乌托邦计划”就是种尝试,而且我特意考虑到了乡民的权益,建议他们只转让使用权,不要变卖宅基地。如果我只是个艺术家,或者专家顾问,是不会站在这个角度想问题的。
Q:毋庸讳言,这些工作会牵扯大量精力,你如何在艺术与实践中平衡?
A:我们这代人,还是有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愿意为社会做点事。这也并不会干扰我的创作和教学工作。未来,我还筹备邀请上百位国际知名专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为祁县出谋划策。
链接 Link
许村国际艺术公社
许村,位于太行山腹地,隶属于和顺县松烟镇,距离祁县不太远。从2011年起,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纷纷驻村创作。除了国内的,更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的艺术家。他们改造废弃粮仓、旧式邮电所,打造乡村酒吧,还成立了“许村国际艺术公社”,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艺术节。实践至今,当地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民会馆
十几年前,艺术家胡项城来到了位于上海边缘的金泽镇。经考察,他选中了下塘街1号。这是片传统乡村建筑群,曾经作为乡镇企业的场地,后废弃。在这里,胡项城致力于乡村建设,打造了一个独特的项目——四民会馆。
四民会馆内既有以营造法式修建的传统建筑,又保留了老厂房的钢筋水泥,但外形调整得符合当地风格。胡项城把他多年搜集的传统建材、器物也挪了过来。按照他的设想,四民会馆是一个供当地人自由使用的公共领域。金泽镇的乡民们在此喝酒、吃饭、看戏、过节乃至于嫁娶。他的宗旨是,让传统而惬意的乡村生活得到复活。
碧山共同体
2011年起,作家、艺术家欧宁联手学者左靖,在徽州乡村打造“碧山共同体计划”。其核心围绕艺术展开,邀请了国内外的艺术家、建筑师、乡建专家、作家、导演、设计师、音乐人等,与致力于乡土文化研究的当地学者、民间手工艺人和民间戏曲艺人,进行沟通合作,共同拓展乡村建设的生存空间。
蛙舍
由中国计量学院公共艺术系大四学生金铭筹划。他租下了安徽黟县碧阳镇一间废弃的小屋,取名“蛙舍”。他试图将其打造为一个“实验的互动空间”。具体操作为,邀请艺术家、学生、艺术爱好者、村民共同参与实验性展览计划,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碰撞、探索和融合。借此,探讨使艺术回归日常生活,甚至乡村生活的可能性。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低成本、非盈利。因此金铭以“蛙舍:一个乡村艺术实践”的名义,发起众筹。至今年初共筹款超过1.2万元,该项目已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