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5年06月1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湘西,寻找明亮的黑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通过高考从乡村进入城市,被称作“跃龙门”。三十年来,不知多少学子跃过了这道门。不过他们似乎只买了单程票,再不回头。如果考入中央美院这类重点高校,更是如此。80后青年黄于纲偏偏“反向操作”——从央美一毕业,他就返回乡村待了将近十年。他以艺术家的视角描绘乡村的变迁,用社会学家的手法调查现状,并逐渐投身到建设中去。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黄于纲皮肤黝黑,手掌上有老茧,衣着也寻常。你甚至可以说穿得草率,令人对他的审美品位起疑心。单看外表,他不像艺术家。我指的是那种用商业逻辑包装出来的艺术家。

    他的言语也很平实,还带些粗砺。他不讨论技法,尽管承认那很重要,但“远远比不上情怀”。他不关心所谓流派,“那是批评家的事”。他喜爱的珂勒惠支、伦勃朗、高更、吴冠中、王怀庆,风格迥异,情怀却皆动人。某画派曾想拉黄于纲加盟,遭婉拒。“艺术家应该是独立的个体,绑到一起就容易被同化。那有什么意思呢?”

    给点阳光就明亮

    真正让他觉得有意思的,是凉灯,湖南凤凰县下辖的一座小山村。凤凰名满天下,而凉灯,仍然是“湘西最偏僻的苗寨”。当游客涌向凤凰古城之际,没有人会意识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深山中散落着数十户苗家。他们默默生活,或许,终其一生都无缘迈入县城。

    黄于纲几乎是凉灯唯一的外来者。从2010年底开始,他成了龙求全一家的“专职画师”。

    龙求全及其妻子患轻度智障,育有二子二女——大女儿也是智障,小儿子因高烧夭亡。龙求全的母亲,是个“个头不高、性格犹豫”的老太太。黄于纲数不清去过龙家多少次,有时候白天,有时候晚上。如果是夜间,他会戴起矿工帽,拧开顶灯,好照亮画板。

    由于长期置身于黑暗,黄于纲的画面也变得很黑,而且越来越黑。艺术批评家王春辰初次看他作品很惊讶:“哎呀,那种黑。”

    黑,首先源自环境。凉灯为群山环抱,经常雾气缭绕,光照不足,屋里难得亮堂。龙求全家又生火造饭,“积年累月,灶台、柜子、桌椅、碗筷乃至床和屋顶,都被炊烟熏得只剩黑色。”很长一段时间,黄于纲的调色板上不曾出现过鲜艳的色彩。

    另一个原因是心理层面的。即便在湘西,凉灯都算最贫困地区。2014年10月黄于纲做了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村家庭年收入平均少于1万元,逢灾年,还要打折扣。龙求全家又是凉灯最困难的人家。“贫穷使人联想到黑色,有几分沉重、几分压抑。”

    但黑并不是全部。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正展出《“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有百余幅绘画、照片。基色固然是黑的,却透着些许光亮。

    “去过你就知道,只要有一点点阳光,就会射进窗户。”黄于纲说。苗家也正如阳光,努力地穿越黑暗。两年前夏湘西大旱,90%的稻田绝收,凉灯也难逃此劫。“颗粒无收,春耕全白费了。”然而来年春天,人们依旧赶着水牛播种、耕作。其中就有龙求全。他冒着春雨下地耕种,看到站在田边的黄于纲,笑了。

    波折的油画之路

    这样的笑容黄于纲再熟悉不过。他经历过许多挫折,曾经跌得很惨,但每一次都站起来,像龙求全那样,笑一笑。

    1980年黄于纲出生于湖北,后随家人移居湖南桃江县。他自幼喜爱画画,念初中时,英语老师送了他一块画板。黄于纲至今记得画板为橄榄绿,是他儿时仅有的“玩具”,整天抱着琢磨。15岁那年他考入某工艺美专,赴长沙求学。

    入学后,黄于纲有一种受骗的感觉。“学校位置偏远,老师都是外聘的,敷衍了事。”他不甘心混日子,自学书法、水彩和设计。为生存,他帮人搬过保险柜,每月挣180元。

    读了一年半美专,听闻东莞“遍地黄金”,为谋生黄于纲和同学们南下。十几个人挤一间毛坯房,吃最差的伙食,到服装厂当学徒。折腾两年多,毫无所获。“水平太低,我都怀疑自己还要不要画画。”迷茫之际,他经友人介绍结识了蔡吉民。蔡吉民为湖南师大美术系副教授,以油画见长。他认为黄于纲是可造之材,但必须从基础学起。

    在蔡吉民的严格训练下,黄于纲考入中央美院。“刚开始其实我是拒绝的。”他想学油画,收到的却是影视动画专业的录取通知,放弃又舍不得。几经思量,他去报到了。开学那天黄于纲跟老师说:“给我及格就行,我还是要学画。”所幸央美风气开放,尊重他的选择。

    2006年黄于纲的《年关》获中央美院毕业创作一等奖、中国学院奖最佳美术设计。26岁的他也即将大学毕业。从乡村孩子跃升到央美高材生,所有人都认为黄于纲将摆脱贫困,在大城市开启人生新篇章。然而他背起行囊,重返湘西。

    每个角落都震撼心肺

    “其实我从未疏远过湘西。”央美求学期间,每到寒暑假他就回来。他喜欢沈从文,读他所有的书。2003到2004年,他沿着沈从文的足迹把湘西走了一遍,创作了大量素描。他的毕业作《年关》,画的就是凤凰县山江镇。

    临近毕业,黄于纲越来越忐忑。“老实讲,我对自己的画缺乏信心。”前辈大师那么多,当代艺术更是流派纷呈,“年轻画家想树立独特的风格,太难了。”黄于纲一直在思索,自己的根在哪里呢?对于渴望寻找支撑点的人来说,回到乡村,大约是最直接的选择。

    2007年,黄于纲落脚山江镇千潭村。此前他积攒了7万元,对新婚妻子说,能节约着用十年。“十年以后,我相信能靠画画来养家。”

    小两口住在一所废弃的小学里,后院有片菜地,他们浇水、施肥。每天清晨,黄于纲拿着画板、画笔写生。有时候只是坐着,静静地观察苗民的一举一动。看着看着他会想,能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内部去理解、描绘他们呢?这个念头盘旋了好些年,直到遇见龙宁生。

    龙宁生,凉灯小学校长兼唯一一名老师,作为全村最有文化的人,也给村民治点小病。他告诉黄于纲,距千潭不远的凉灯,有一户人家可以做模特。那就是龙求全一家。

    第一次探访龙家,黄于纲就明白自己“找到了”。此后只要人在凉灯,他每天都去。“虽然构图相近,可我总觉得不够。他家的每个角落都震撼心肺!”有段日子,龙求全的母亲有排斥之意,“我厚着脸皮,尽量不打扰他们,也就画了下来。”

    四五年间,黄于纲积累了好几本笔记,这些是他创作的组成部分。从中,能读到他对艺术的理解,也如实反映了乡村的现状。

    “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走光了,只留下老人和孩童。他们的需求如何解决呢?”在笔记中,黄于纲直白地记载了各种“解决方式”。有些细节,如同龙求全家的角落那样,震撼人心。十年磨砺,黄于纲思考的范畴已超越了艺术。难怪王春辰认为,他的作品“大于绘画”,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村调查报告。

    对话 Dialouge

    Q=生活周刊 A=黄于纲

    找到自己的钥匙,打开门,与世界沟通

    Q:我觉得你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考虑到这样的大背景:这十几年间中国当代艺术日益火爆,很多作品拍出了天价。眼看别人名利双收,你动摇过吗?

    A:完全没有。有些艺术家追求奢华的生活,那无可厚非,但我确实觉得艺术家首先应该关注作品,然后本着“自己喜欢画,一不小心换成钱”的态度去推广。至于能换多少钱,跟作品本身的好坏并没有关系。就像匹萨,虽然比馒头好看,但两者的命运其实是一样的——用来填饱肚子。在馒头与匹萨之间,我选择馒头。这是我的生活方式。

    Q:是什么让你专注这件事近十年?

    A:对生命的敬畏。我常常想,生命就像尘埃,有的穿过阳光,掉落到地上,有的还没有来到阳光下就已落寞。我要记录这些尘埃,无论它们划过怎样的弧线。所以你会发现,我的画虽然带有抽象性,但并非抽象画。我更注重反映当代的现实性,因为笔墨当随时代。

    Q: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你既是艺术家,同时也是记录者。

    A:我更愿意称自己为乡村变迁的记录者。我记录凉灯人的生活,记录他们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我觉得这些是大于作品本身的。比起他们对幸福的渴望,我的创作是那么苍白无力。

    Q:所以虽然你的作品基色是黑的,有些悲伤沉重,但并不令人感到绝望。我甚至能从中看出一丝光亮。

    A:艺术作品不应该让人绝望,而要展现光辉,人性的光辉。凉灯很穷,但那里的人过得很认真,不会因为今年遭了灾,一年辛苦白费,就放弃来年的春耕。这种精神是令人鼓舞的,也促使我们反思:什么叫生活?不要以为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比他们高,他们也很努力,只是说不出来而已。我对他们没有怜悯,只有敬仰。

    Q:凉灯是个闭塞狭小的小村落,你画了那么多年,却始终保持着活力,为什么?

    A:越在小地方,眼光就越要放大,学更多东西,走出国门。既然守在这片土地上,你就必须找到它的钥匙,打开门,与世界沟通、衔接。

    Q:你认为自己的艺术实践会为凉灯带来什么?

    A: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所以我希望通过在上海、北京举办个展,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凉灯,改善乡村境遇。未来,我会尽自己的力量做更多事。我巴不得他们过得好一点。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读城
   第A11版:读城
   第A12版:方式
   第A13版:方式
   第A14版:资讯
   第A15版:海信·时尚3C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星情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悦读
   第A23版:收藏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霓装
   第B05版:霓装
   第B06版:欢乐淘
   第B07版:青意社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汽车
   第B11版:汽车
   第B12版:汽车
   第B13版:汽车
   第B14版:情景
   第B15版:有情人
   第B16版:街拍
十年湘西,寻找明亮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