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读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5年05月19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上海:至情至性是昆曲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俞鳗文,80后导演——从前是话剧导演,后来跨界成了昆曲导演。因此,她对话剧与昆曲在上海的兴起,有十分个人化的感受。她在永福路长大,至今住在那条路上;她在绍兴路上班,对这条闹中取静的街道也怀有深厚的情感。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至情至性

    俞鳗文是一个很直接的人,说话办事皆爽快利索。这是她投身昆曲的原因之一。“我们昆曲就是至情至性的,不是吗?”她指导过《南柯记》《占花魁》等经典剧目,大而化之地说,都关乎男女之间的爱情,真挚、执着,百折而不挠。

    爱情也是都市人十分关心的主题,尤其像上海这样纷繁复杂的城市。早在做话剧导演的时候,俞鳗文就编排过一些话题剧,走“直击当下都市女性情感生活”的路子。跨到昆曲界后,她发现才子佳人也是整天被情感纠葛着。难怪在上海的演出市场上,年轻人对昆曲的喜爱基本与话剧持平,堪称全国罕见。

    不过令俞鳗文纠结的是,昆曲高度程式化,一板一眼绝不马虎。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将“喷薄的性情”用“规整的模式”很好地表达出来呢?她坦言,至今仍在探索中。

    她曾尝试突破,而且尺度颇大。2007年,26岁的俞鳗文受命排演汤显祖的《南柯记》,成为“最年轻的昆曲导演”。篇幅首先被大幅压缩,“原作44折,不适合现代人的节奏。我们要用一晚上演完。”随后加入了室内乐,与昆曲乐队配合。结构上,俞鳗文添入了先锋实验色彩。这出戏被命名为《印象南柯记》,男主角是同样热衷于创新的“昆曲王子”张军。

    对《印象南柯记》的评价呈两极分化。有的严厉质疑,认为怎么能把昆曲搞成这么个“四不像”?也有喜欢的,鼓励导演继续创新。俞鳗文想,毕竟上海是“戏曲大码头”,不乏包容度高的观众。但之后整整三年,她未曾导昆曲。“我是巨蟹座啊,最在意别人的评价。”

    小剧场

    一个同你讨论星座的昆曲人,很可能是80后。俞鳗文,本名俞正,1981年生人。“我从小就住在永福路。”不远处是赵丹故居,路两旁法国梧桐掩映,晴日里阳光透过树叶,撒到花园洋房上。这构成了俞鳗文的经典记忆。

    说起来,俞家和昆曲并无渊源。“只能说是不拒绝,电视里放京昆的时候,不会立刻换频道。”14岁那年,俞鳗文被家长带去兰馨舞台,看了平生第一场昆曲——岳美缇、张静娴主演的《墙头马上》。尽管听不懂台词,但那种美深深触动了她。“应该是天生的,有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吧。”之后十多年,俞鳗文再没进剧场看过昆曲。

    现在想来,那正是昆曲备受冷落的年头。曾经的昆曲重镇上海,市场萎缩、人才凋零。彼时,张军刚刚进入上海昆剧团,而他的大多数同学已转行。

    俞鳗文的人生轨迹也没有与昆曲交集。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并对话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上海的小剧场话剧大约初兴于1991年。当时,著名导演俞洛生制作了《留守女士》小剧场版,奚美娟和吕凉主演。该剧票房极佳,带动起一股热潮。进入21世纪,小剧场话剧俨然成为上海话剧市场的主力,深受年轻观众追捧。

    毕业前俞鳗文曾去北京实习半年,返回上海后开始编、导小剧场话剧。24岁时,她和小伙伴们成立了“俞鳗文戏剧工作室”。他们编排过《拒葬》《一岁·流年》《请闭眼……》《终极同谋》《麻将女人心》等剧目,有体现都市情感的,也有观念探索。“类型很杂,”俞鳗文说,“我认为小剧场就是表达自我个性的方式,应该进行各种尝试。”

    昆曲与现代

    2007年,俞鳗文再度接触昆曲——在兰心大戏院,她看了张静娴主演的《长生殿》,总共4折,她就连看了四天四夜。“我感觉这门艺术优雅从容,像是给我们的快生活做了一次慢节奏的艺术SPA。”多年以后,俞鳗文对那出戏记忆犹新。

    不过她并没想过会加盟上海昆剧团。当时郭宇新任上昆团长,想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在上戏导演系教过书的他想起了俞鳗文。“大概是觉得我比较有想法吧。”就这样,刚刚被昆曲之美浸染的俞鳗文,因“一时冲动”成了上昆人。

    起初负责外宣,后来被派去执导《印象南柯记》。那其实也是上昆在有意识地进行探索。虽饱受争议,但俞鳗文至今认为:“作为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产物,我没什么遗憾的。”

    蛰伏三年,俞鳗文重出江湖,执导《占花魁》。这一次,她“基本按照传统来”,只对情感走向、舞台呈现作调整。“毕竟是当下的剧,审美上比较现代。”《占花魁》由上昆的“一哥一姐”黎安和沈昳丽主演,颇受好评。这也让俞鳗文重拾信心,继续往传统中融入现代元素。

    2013年,她执导独白剧《一个人的红氍毹》,讲述了从事昆曲的心路历程。此剧还参加了首届乌镇戏剧。2015年初,她自编自导《娴情偶寄》,将张静娴的艺术生涯搬上舞台。“有昆曲演唱,有话剧表演,也有影像视频。”上演后,反响绝佳。

    最近,俞鳗文执导新编昆曲《麦克白夫人》。她把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翻转,从麦克白夫人的视角讲述。“我要解决一个问题:她的动机是什么?”是什么呢?那是秘密。

    问答Q&A

    Q=生活周刊   A=俞鳗文

    Q:昆曲是古老的艺术,作为80后,你能为它添加些什么?

    A:经典作品可以被不断地翻演和诠释,你可以保留原汁原味的东西,也可以加入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性,重新去解读。

    Q:你对上海的印象是什么?

    A:我对家乡的印象是安静。我从小住永福路,那是闹中取静的地方。法国梧桐、花园洋房,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是那种感觉。

    Q:上昆在绍兴路,你对这条路的感觉是?

    A:我曾经很爱这条路。这么多年,在这条路上发生了多少事情、有多少情感的勾连。

    (实习生陈园亦对本文有贡献)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读城
   第A11版:读城
   第A12版:方式
   第A13版:方式
   第A14版:资讯
   第A15版:海信·时尚3C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剧透
   第A20版:重点
   第A22版:收藏
   第A23版:收藏
   第A24版:收藏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霓装
   第B05版:霓装
   第B06版:欢乐淘
   第B07版:青意社
   第B08版:品牌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汽车
   第B11版:汽车
   第B12版:汽车
   第B13版:汽车
   第B14版:品牌
   第B15版:有情人
   第B16版:街拍
我的上海:至情至性是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