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近两个月前,几乎是一夜读完《流放的老国王》,随即掩卷长考,思绪万千。却迟迟没写书评。因为它太符合我对读完一本“好小说”以后的心理预期——既感觉“不吐不快”,又不知“从何写起”。前者,说明这部小说触动心弦,后者则说明作者有其独到之处。说白了,是他创造了新鲜的阅读体验,深入人心又教人难以把握。
《流放的老国王》即如此。乍一看,奥地利作家阿尔诺·盖格尔探讨了老年痴呆症。他用各种细节,描述了这疾病如何吞噬记忆,将正常人侵蚀成可笑幼稚的人。进一步看,鉴于小说主角被设定为父亲,我们也可以说,作家意在探讨父与子的关系。
人皆以为爱情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实际上“父与子”同样如此,而且恐怕更复杂。恋人与恋人相互平等,或者说是相互融化的,而父与子天然地存在巨大落差。父亲总是处于强势地位,垄断了权力、威严等。传统家庭的秩序从父亲出发并由父亲维护。即便现代家庭,对儿子来说父亲也是高大的。如果父亲还很坚硬,那么,儿子就长年生活在他的
阴影下。
父子关系在伦理上不可变更,但随着岁月流转,儿子的智识和能力接近并最终超越之。待父亲迈入老境,强弱之势颠倒——儿子自主,父亲则成了弱者。
《流放的老国王》这标题就暗喻了此种“关系倒转”。小说里父亲性格固执、行事粗暴,在家中曾是当然的“老国王”。然而老年痴呆症将他逐出了这片领地。从此,物理意义上的家虽毫发未伤,精神家园却彻底崩解。他四顾茫然,只能反复念叨“我要回家了”。
这样的老父亲似最难相处——尽管已遭放逐,国王权威仍不容挑战。你也没办法跟老年痴呆症较劲。但反过来说,当父亲衰弱到无法强势,契机也就出现。作者在开篇说,如今轮到“我”走进他“精神状态的限度之内”,认识理解父亲。两个坚硬的雄性,唯有一方被自然规律所削弱,才有望和解。这也是父子关系与父女关系的微妙区别。
小说里,老年痴呆症扮演了削弱父亲的角色,儿子则攀越疾病这座桥梁,来到老国王的领地。不过若止步于此,只能说这是部优秀的小说,却未必有多少创新。但以我的直觉,作者应该有更深的用意。具体而言,我们的灵魂之所以能得到安顿,得益于拥有记忆——是记忆让我们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在尘世间处于何种位置,以及将去往何方。因此,我们不会迷失。
老年痴呆症的残酷正在于,它剥夺了记忆。不认识家、找不着家,是老年痴呆症的常见表征,如果进行哲学分析,或许就是由于人被驱逐出精神家园,失去了安顿之所。“流放者”注定是孤独的,并且,这孤独本质上不可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