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相机在於光华的手里,他就没有停止过找寻这种美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三清山总是朦胧、飘渺的人间仙境。他镜头下的三清山是云雾缭绕下的清虚之境,宛如一幅泼墨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Q&A
Q:您摄影最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为什么?
A:我其实拍得很杂,这与我早期学美术与平面设计有关。但归结一下,还是以城市与人文为多。尤金·阿杰、玛格丽特·怀特、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布列松、日本的箱山淳一等都是影响我风格的人物。但这些都是属于摄影者的“大众情人”,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还要看如何消化与如何能把这些风格保存于下意识与潜意识之中。
Q:去日本留学期间也一直坚持摄影吗?受何种日本风格影响?
A:1988年赴日留学,学的是与平面设计有关的课程。写论文时需要有图片搜集使我拿起了相机,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就职时找了三菱造纸现像所,超大量实践磨练,使短时间内对成像原理得到了高度的理解并烂熟于心。另外,师从名家林宏树先生学习广告摄影,2000年在日本东京开设了自己的studio并以此为生。1995年元旦我在上海美术馆办了第一个摄影个展。之后的展览作品,从风格上受到影响很大的还数细江英公先生的后期作品。
Q:拍风光片有什么自己的风格?
A:摄影的力量,应该是借助形式而超越事物的表象,显示事物所折射出来的某种精神特质。此外,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注解。风光片亦如此,如果不注重单纯之物、物物之间、乃至构想之物像的形式感、注入无以言表的想象,是难以得到照片的内涵与值得咀嚼的味觉。结合上述的下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便会在临场找到理想拍摄风格。
Q:我看过您最近拍的一组《三清山》的照片,细雨中的三清山给你怎样的印象?为何选择这样的图片处理方式?
A:雾遮住了一切又显现了一切。现实变成一个显影的过程,时时都在变换中,每一个瞬间,明与暗,清与浊都彼此纠缠形影不离,相互分离又相互融合,其实这原本就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希望这组三清山摄影成为与迷雾共存的黑白水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