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1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NGO,get起来!

    我们能为环保和公益做的绝不仅仅只是声援和围观,只需要想法上的一点创新和改变,或是转换一种视角,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能参与到环保之中为我们的自然家园做点事。越来越多的社会创新组织和NGO们已经在行动了,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呢?

       文 蔡娴 图 资料

    我们的家园依山傍水 

    根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自然保护实践,推动中国走向生态公平的本土民间自然保护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成立于2007年,简称“山水”。他们的工作扎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三江源和西南山地及澜沧江流域,包括青海、四川、甘肃、陕西、云南,雪豹和大熊猫的栖息地。 

    山水支持当地人自发的保护行动,并派遣经过专业导师培训和指导的项目研修生和研究员深入当地实践,维护和改善当地的自然家园。 

    来自青海玉树的尕松成为了家乡的研修生,他带着想为改善家乡垃圾污染的愿望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治理工作。他和当地的保护协会每个月一起捡一次垃圾,原本不重视环境保护的乡亲们看到了说:“哎,这个挺有意思的。”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带动了起来,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人自愿加入协会,招募了200多个会员。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究员刁鲲鹏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担任白熊坪保护站站长,作为野生动物行为生态学保护专业的科班生,他的梦想就是回归自然,和动植物一起相处。他和志愿者们一起开展了科、巡、教三种形式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自然系统的保护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还是带领着团队乐在其中。他说,“公益组织的难题是:创立之初的工作人员走了之后,很多资源和工作方法就没有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山水的理念是扶持当地的守护者力量”。 

    山水还开展了一些碳汇减排项目,影响公众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是引导有奉献精神的人直接参与进来。

       一本日历告诉我们的事 

    作为一家致力于科学传播的网站,果壳网取得了高度的声望和口碑,他们也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树立公众的环保意识做了一番努力。果壳团队在去年年底推出一本附有53张手绘生物写真和365篇物种介绍的《城市物种日历》。 

    项目团队的编辑老猫认为,做环保,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事情,如果着力不当,可能还会起反作用,所以,必须要有科学依据,有数据有理由地去做一件事情。因此,他们决定从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东西——博物学入手,来和大众进行知识和理念的分享。“去传达一个反直觉的东西需要很强的推动力,所以与其大声疾呼,我们更愿意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些潜移默化的事情。” 

    他们并不在乎《城市物种日历》能创造多少的商业成就,老猫说,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可以通过这本日历去传达的东西,“在用户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希望一年过后,大家能够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中接受这个理念,让公益的种子生根发芽。” 

       从可持续到永续 

    朱雅文和她的美国男友Thomas来到杭州富阳的一个小山村里开垦造林,成立了“杭州朴门”。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果树、灌木和爬藤作物,它们按照自然法则愉快地生长。如果成功的话,他们将打造出国内第一个“食物森林”。 

    两人带来的这一理念叫做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是永续文化(permanent culture)与永续农业(permanent agriculture)的结合,是基于“照顾地球”、“关怀人类”、“公平分享”三大原则的效法自然的设计系统。 

    朱雅文在泰国、美国和中国学习并实践自然建筑。个人专长是生态建筑设计、自然建筑建造、有机蔬菜种植。现负责杭州朴门生态建筑、自然建筑设计,森林菜园的设计与管理。而Thomas也是资深朴门永续设计师,与伙伴在国内各个省份巡回做演讲、教学、设计、建立朴门系统模型和示范点。 

    朱雅文和男友都取得了朴门教师资格证,他们已将永续设计和自然建筑的概念教授给全国两百多个学生,Thomas和朱雅文经营过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基地,为小户、大户和整个社区做整体设计,有在国内外实践自然建筑的经验,并首次在国内分享他们自然建筑的建造、施工和自然建筑设计理念。 

    工作坊运用参与式学习方法,一起动手学习垒火箭炕内部管道、一起制作土团将火箭炕塑造成有自然线条艺术感的沙发……他们一起为可持续生活努力,打造自己所追求的生活。 

    →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减少碳排放0.1克;

    →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

    →使用节能灯,每分钟比普通灯泡节电80%,节碳30克;

    →不吃野生动物,不用野生动物皮毛;

    →如果在五公里范围内出行,试试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或拼车;

    →如果开车,发动机空转不要超过30秒。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读城
   第A11版:读城
   第A12版:方式
   第A13版:方式
   第A14版:资讯
   第A15版:海信·时尚3C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剧透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大片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霓装
   第B05版:霓装
   第B06版:欢乐淘
   第B07版:青意社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汽车
   第B11版:汽车
   第B12版:汽车
   第B13版:汽车
   第B14版:情致
   第B15版:有情人
   第B16版:街拍
创新NGO,get起来!